尘封77年的爱情|93岁老人尘封77年的爱情故事( 三 )


她每年都寄信去问钟崇鑫的消息,但是他的消息再也没有了,都说没有见过他 。7年,她整个人在绝望和希望中挣扎,那种无法得知事实真相的痛苦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
直到1944年,侵华日军制造的重庆大轰炸刚结束不久,张淑英打听到钟崇鑫的战友会来重庆百思特网荣昌,于是张淑英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走街串巷终于找到方维新,求他帮忙打听钟崇鑫的下落 。
方维新答应帮忙联系军长王敬久,后来,军长的舅侄杜细之回信了 。关于信件的内容张淑英至今还记得:“兄阵亡,无法函告,军座经常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 。”看到信,张淑英所有希望都崩塌了 。
那一年她23岁,她再也没办法忍住心里的痛苦和绝望,一路哭着回了家 。这是张淑英记忆中自己第一次流眼泪 。艰难的逃亡生活没有让她流泪,7年的苦苦等待也没有让她流泪,可是看到这封信的那一刻,她哭了一路 。
这封信虽然让张淑英感到绝望,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寻找钟崇鑫,因为没有亲眼看见任何官方证明,也没有亲眼看见钟崇鑫的牌位 。
第二年也就是1945年,张淑英的婆婆也因为伤心过度病逝了 。24岁的张淑英此时的生活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就在这时,张淑英再一次等来了钟崇鑫的消息 。
可是这个消息,再一次让她不想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 。她等来的是一封电报,由军事委员会抚恤委员会发出 。
四川省荣昌县政府案查故员钟崇鑫军事委员会核准给恤,报渝委员会抚恤委员会 。这封电报的意思就是说军事委员会已经查明钟崇鑫牺牲,而现在钟崇鑫的抚恤金已经发到了钟崇鑫的老家重庆 。
这封电报无疑是对钟崇鑫牺牲的一个官方证实,也是张淑英最不想得到的消息 。照例说,张淑英已经被通知钟崇鑫殉国,婆婆也因此病逝 。钟崇鑫在钟家又是三代单传,张淑英此时在重庆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 。
张淑英的父母和弟弟也已经去了台湾 。因此大家都认为张淑英会跟随家人一起去台湾 。可此时的张淑英做出了一个决定:崇鑫是重庆人,她要一辈子守在这里 。
一个消息,千里寻夫,她是否能完成此生唯一的心愿就这样,张淑英只身一人回到了重庆,以前和婆婆一起住的房子已经被收走了,张淑英此时只能借住在一个朋友家,百思特网为了养活自己她甚至几次出去给人当保姆,可是却频频遭人辞退 。
辞退她的原因很简单,雇主们都觉得张淑英不像做保姆的人 。人越在困难的时候,就越容易去回忆过去美好的日子,那段时间,张淑英总会想起抗战前和钟崇鑫在一起的日子 。回忆虽然美好,但现实对于张淑英却是残酷的 。
这一天,走投无路的张淑英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当铺门口,她取出随身携带的手绢,手绢包了好几层,打开手帕,里面是两枚金戒指,这是钟崇鑫当初送给自己的礼物,也是自己现在身边最值钱的东西了 。
她捧着戒指,仔细地抚摸着,把它们套在手指上看了又看,最后她快速地摘下戒指,用手绢包好,快步走进了一家当铺 。张淑英真的舍不得就这样把戒指卖了,可是如果不卖,自己那时就没有办法再在重庆守下去了,她那时真的太需要这笔钱了 。
寄人篱下的日子张淑英足足过了四年,这四年是张淑英过得最艰难的四年,举目无亲,经济困难 。坚强的张淑英此刻也有些挺不住了 。
1949年的时候,张淑英经人介绍认识了李自清 。李自清本是在公安部门做文书的,也是读书人,他也结过一次婚,但是没有孩子 。
认识张淑英之后,他就对张淑英很好,看到张淑英有什么生活上过不去的事,他也都帮一把,久而久之,张淑英就把他当成了自己在重庆的亲人 。
1949年,李自清给了张淑英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结婚后他们生育了两儿一女,而对于现在的亲人,张淑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提及过曾经的往事 。可是不提并不代表遗忘 。直到1988年,张淑英已经67岁了,这时他的第二任丈夫李自清已经离开人世5年了,她最小的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了 。此时的张淑英已经没有了什么生活的压力,可是在她的心底还有一份牵挂和一个未了的心愿 。那就是她想弄明白钟崇鑫到底是如何殉国的,如果他真的殉国了那他现在到底魂归何处 。
张淑英一直记得1937年在常熟汽车站,钟崇鑫说过会回来,所以她相信今生一定能再见 。1988年的一天张淑英老人把儿子叫到家里,第一次向他提起了钟崇鑫的名字,也第一次请求儿子能帮完成自己的心愿 。
听完老人的讲述,小儿子李长贵很吃惊,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在母亲的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件伤心往事 。他不知道怎么安慰母亲,只是很郑重地答应下母亲这件事 。可是对李长贵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