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如虚室白”出自哪一首诗词( 八 )


松树千年终是朽 , 槿花一日自为荣 。
何须恋世常忧死 , 亦莫嫌身漫厌生 。
生去死来都是幻 , 幻人哀乐系何情 。
宋代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十里西畴熟稻香 , 槿花篱落竹丝长 , 垂垂山果挂青黄 。
浓雾知秋晨气润 , 薄云遮日午阴凉 , 不须飞盖护戎装 。
唐代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岭水争分路转迷 , 桄榔椰叶暗蛮溪 。
愁冲毒雾逢蛇草 , 畏落沙虫避燕泥 。
五月畲田收火米 , 三更津吏报潮鸡 。
不堪肠断思乡处 , 红槿花中越鸟啼 。
怎样知道诗词怎么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 ,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 , 或语言文字 , 以为比喻 , 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 , 即称“用典” 中文名: 用典 解释: 据事以类义 , 援古以证今 功用: 使立论有根据等 种类: 明典、暗典、翻典 作用(用典属于修辞手法)用典之功用有四 , 略述于下: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 , 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
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 。
如李商隐之【有感】诗:中路因循我所长 , 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 , 一盏芳醪不得尝 。
其中“蛇足”一词 , 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 , 赐其舍人卮酒 ,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 , 一人饮之有余 , 请画地为蛇 , 先成者饮之’ 。
一人蛇先成 , 引酒且饮 , 乃左手持卮 , 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
未成 , 一人蛇成 , 夺其卮曰:‘蛇固无足 , 子安能为之足’ , 遂饮其酒” 。
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 , 使为立论之根据 。
(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便于比况和寄意 , 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 , 可借典故之暗示 , 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 , 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
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 , 即借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 , 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 , 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 。
另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 , 而强娶为妾 , 且十分宠爱 。
翌年 , 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 。
宁王召饼师进府 , 其妻面对故夫 , 泪流满颊 , 凄婉欲绝 。
时有十余文士在座 , 意皆感动 , 宁王命做诗以记其事 。
王维诗云:莫以今时宠 , 而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 , 不共楚王言 。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 , 以显出女人之坚贞 , 使宁王深受感动 , 而让其与故夫团聚 。
(按:典出【左传】 , 庄公十四年 , 楚子灭息 , 以息妫归 , 生堵敖及成王焉 , 未言 。
楚子问之 , 对曰:吾一妇人 , 而事二夫 , 纵弗能死 , 其又奚言) 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 , 应力求经济 , 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 , 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
如:览古 李商隐莫恃金汤忽太平 , 草间霜露古今情;空糊赬壤真何益 , 欲举黄旗竟未成;长乐瓦飞随水逝 , 景阳钟堕失天明;回头一吊箕山客 , 始信逃尧不为名 。
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长乐宫 。
【汉书】平帝纪:“大风吹长安城 , 东门屋瓦飞旦尽”;“景阳钟”之典出自【南史】:“齐武帝数游幸 , 载宫人于后车 , 宫内深隐 , 不闻鼓漏 , 置钟于景阳楼上 , 应五鼓及三鼓 。
宫人闻声早起妆饰” 。
“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许由也 , 【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 。
许由曰:‘天下既已治也 , 而我犹代子 , 吾将为名乎’?”又啮缺遇许由曰:‘子将何之?’曰:‘将逃尧’ 。
又史记:“余登箕山 , 其上盖有许由冢” 。
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 , 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 , 呈现在读者眼前 , 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
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 , 声调和谐 , 对仗工整 , 结构谨严 , 而增加外形之美 , 与丰富之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