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是什么意思|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

浩然是什么意思(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
今天我们继续来品《孟子》 。
上次孟子谈到了“志”与“气”的关系,因“志”为“气”之帅,故而要通过“持志”来控制“气”,也就是从意识观念上入手,去控制行为 。
公孙丑听罢这段教导之后似乎还是不满意,不依不饶的追问道:“敢问夫子恶乎长?”
也就是那么请问老师哪方面的功夫修养要更强一些呢?
孟子回答他:“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直译过来就是我能够了解言语中的道理,我善养浩然之气 。
“知言”和“养浩然之气”是孟子自认擅长的两个功夫修养,“知言”我们之后再论,因为后面的篇幅公孙丑会替我们请教孟子,这里我们单讨论“浩然之气” 。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其中用到一个“我”,还用到一个“吾” 。
单从词义上来看,“我”与“吾”完全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一句话中要用两个不同的词呢?
因为这两个字的含义并不相同,在这句话中第一个“我”代表的就是孟子自己,是第一人称表述 。
而后面的“吾”是用来对浩然之气提供一个侧面烘托,说明“浩然之气”不是我孟子自己独有的,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拥有的,所以“吾”可以理解为是全人类的第一人称 。
古文微言大义,一个字的不同,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所以古文中的细节是一定不能忽略的 。
那么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感觉出来,“浩然之气”这个东西绝对是一个宏大、缥缈的存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
孟子张口第一句:“难言也 。”这个东西就不好说出来了 。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 。”这就是形而上学普遍存在的特点,对于至高至上的那个东西、道理,我们知道它存在,但没有办法说出来,也没有办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那怎么才能让弟子明白什么是“浩然之气”呢?
浩然是什么意思|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



孟子想到要引导弟子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于是他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首先“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这是它的特性 。
对于这种“浩然之气”,有两点要注意,一个是“以直养而无害”,另一个则是“配义与道” 。如果能注意到这两点,那么便能“塞于天地之间”以及“不馁也”了 。
所谓“以直养而无害”就是完全遵从它的特性去存养,也就是至大至刚,强力而不动摇的特性 。
比如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他面对忽必烈的招降宁死不侍二姓,最终以身报国,让元军都大为敬佩,可谓是真正养得了一身浩然正气 。
他的《正百思特网气歌》也正是由孟子的“浩然之气”发挥而来的 。
其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一段其实便是对“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天地这种特性的最好解释 。
古人的宇宙观中,天、地、人是谓三才,天能覆,地能载,也就有了世间万物,但这其中还有一些缺陷,这就需要人运用智慧去弥补,也就是《中庸》所谓的参赞天地之化育了 。
这是把人看做世间万物平常的一部分而非独特存在的一种视角,而既然人与世间万物是一回事,那么本质上也就没有了什么区别 。
所以,天地正气,杂然而动形成万物,到了人之个体便叫做“浩然”,也就是“浩然之气” 。
这也就是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了 。
这是古人为人类在天人之际间寻求到的一个合理的本位,它其实初步解释了人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些哲学问题 。
我们回到主题,之后的“配义与道”是什么意思?
这正是典型的儒家观点,无论先儒对宇宙天道的探索到达了多么高的地步,最终是绝对会回转回来,回归人伦之道的 。
如果人做不到“配义与道”,那么也就“馁”了 。
现代有个词叫“气馁”,意思是丧失了斗志和勇气,为什么会“气馁”,就是因为自身行为没有“配义与道” 。
比如有些人为了钱想出一些套路去骗老人的存款,下决心的时候确实也是坚定的,对于诈骗套路也很有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