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方法|2018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二 )


孤立地看这句中的“微” , 许多学生是很容易草率地回答“微小”的 。“微”是有这个意义 , 但我们的目光如果放宽一点 , 就会发现 , “微”是修饰动词“察”的 , 与“察”构成偏正短语 , 译为“微小的观察”显然是不通的 。侯生怎样“观察”?结合“微”的“小”这一意义 , 联系一下“察” , 学生是不难想出“悄悄地、暗暗地”这一意思的 。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现象 , 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活用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 , 而这一点是受一定的语言环境限制的 , 在分析时要注意活用词前后的修饰成分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 。如果我们平时只是告诉学生 , 它本来是什么词 , 现在活用为什么词 , 意即什么什么 , 学生是难以理解透彻 , 也是难以记住的 。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分析一下前百思特网后词的组合关系 , 再讲活用现象 , 学生就不仅“知其然” , 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 记忆也一定能保持得持久些 。当然 , 学生如果养成了分析的习惯 , 有些东西也就无须死记硬背了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2018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如:裴矩遂能廷折 , 不肯面从 。(2003语文高考全国卷)
这是一道翻译题 , 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 。根据我们平时所讲 , 动词前面的名词不是做主语的话 , 一般就是名词作状语 。如果学生能够注意到“廷”和“面”的后面分别是“折”和“从”两个动词 , 而且这里已经有了主语“裴矩” , 也就能把这两个字翻译为“当廷”、“当面” , 从而准确地把句子译为“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 , 不肯当面顺从”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2018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二、通过成分的分析 , 把握句式特点 , 理解语义 。
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 2005年语文考纲又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必考内容 , 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掌握文言句式 , 关键是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句子语法特点 。
《师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讲解这个句子 , 我们一般总是问学生:句中“之”是什么用法?然后强调:这个“之”是用于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学生听了记了 , 过后也忘了 。后来 , 我从语法分析入手 , 叫学生先分析句子的主谓宾(该句无宾语) , 并提醒他们可以从“久”字入手 。学生很快就划分好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主语的特征 , 再思考“之”字的用法 , 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
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
忌不自信 。
这个句子 , 直接就句式提问也未尝不可 , 但总有些“无用功”之感 , 会的不问也会 , 不会的问了也白问 。但如果从成分分析入手 , 问学生主语是什么?(邹忌) , 谓语呢?(信) , “信”的对象呢?并与现代汉语作一翻比较 , 学生就能很快说出该句的句式特点 , 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 。
成分的界定 , 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句式 , 理解词义 , 有时对我们的思维还起着积极的制约作用 , 使我们的翻译规范而不随意 。如《促织》中的:
村中少年好事者 , 驯养一虫 。
这个句子有同学就翻译为:村中有个少年 , 喜欢多事 , 驯养了一只蟋蟀 。从句意看 , 这样也可以、 。但严格地说 , 这样翻译不准确 , “好事”是“少年”的定语 ,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 , “好事”应该移到前面去翻译 。
三、通过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 理解句意 , 确定词义 。
同词的组合一样 , 一段话中的句子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的 。而这“一定的顺序”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言语行为 , 规定着你说了“因为” , 就得说“所以” , 前面有个“如果” , 后面就应该有个“那么” 。因此 , 我们也可以从句与句的关系分析 , 推断词句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