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女子诗句( 三 )


这些优点,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所指出了 。
古人喜欢把他们的这种认识,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
有意思的是,人们最早在诗歌中指出的江南女子的美丽形象,是劳动时的形象 。
汉代有一首民歌,题为《江南》,是这样写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诗中虽然没有出现女子的字样,但是,读者是不难从诗行之间读出“采莲女儿”四个字的 。
后代以《采莲曲》为题的诗歌,很多都以描写采莲女的生活为内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
可见,江南女子,最先给予人们的,是欢快的、活泼的、勤劳的女子的美好形象 。
采莲少不了船,江南女子采莲的时候,自然是要划着小舟的 。
“采莲女,采莲舟,春日春江碧水流”(阎朝隐诗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仔细考证起来,江南女子的劳动,还有一样可能比采莲还早,那便是:江边浣纱 。
我们知道,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产于浙江诸暨,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在被选入宫之前,据说就经常去江边浣纱 。
即唐人宋之问诗所说的,“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 。
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
王维有诗句云“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浣纱女子那一种楚楚可怜,谁人见了能够无动于衷呢?“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鲍溶诗句),青山绿水,实在是陪衬美丽女子的绝好场景 。
采莲不能无歌,采莲的江南女子,当然是会唱歌的 。
汉代的这首《江南》诗,有专家说,那是一人唱多人和的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为独唱段落,“鱼戏莲叶东”以下为和声部分 。
后代的诗歌中,采莲女子往往是唱着歌的 。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诗句),“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阎朝隐诗句) 。
可见,江南女子的歌声是无比动听的 。
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古代诗人管这叫“棹歌” 。
“江南女儿棹歌讴”,是李白向往的情景;“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那情,那景,那女子,曾令大诗人李白久久不能忘怀 。
令李白更加难忘的是江南女子肌肤的白皙 。
杜甫提到他早年游览江浙时所见绍兴一带女子的美丽时,只用了一句笼统的“越女天下白” 。
而李白不然,他不但注意到“耶溪女似雪”,“吴儿多白皙”,还把江南女子从头打量到脚,“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又,“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脸面皎洁如新月,双足白皙如霜雪,李白一再赞叹,可见印象至深 。
江南女子的肌肤白皙,也曾令晚唐的韦庄称叹不已,“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韦庄除了注意江南女子的脸面皎洁之外,还特别注意到了江南女子霜雪一般的双腕 。
这都足以让他流连忘返的了,因此他唱出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样缠绵的名句 。
“如花越女姝”(元稹),江南女子固然天生丽质,但是她们自古就懂得妆扮自己,决不傻乎乎地以粗服乱头、素面朝天为荣 。
她们的这一特点,深得诗人们的赏识 。
南朝民歌《西洲曲》里那女子“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令人一读难忘 。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张籍),“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可见唐朝时,江南女子已经善于妆扮自己;苏轼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可知宋代的江南女子也毫不逊色 。
江南女子的美,还包括有一袭细腰 。
就是杜牧所说的“楚腰纤细掌中轻”,温庭筠所说的“吴公女儿腰似束” 。
中国文化是含蓄的、内敛的、细腻的、心灵的,是顾影自怜的、暗藏的、伤痛的,是寂寞的、悲观的、女性化的、感性的 。
西方则是外向的、男性化的、理性的 。
中国文化的气质其实就是唐以后文人的气质,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会出现中国这样独特的现象:文人 。
中国哲学也是心灵的哲学 。
因之当一切寂寞起来的时候,对女性的赞美也是世界罕见的 。
文人们莫不都在追求一红颜知己,在温柔里舔舐寂寞的伤口 。
而我想,江南女子当是中国文化的红颜知己 。
如果说油纸伞、扇子是形容江南女子遮掩的朦胧之美的话,旗袍则是昭然若揭的“美”的展示,澄澈,不敢亵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