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音家族》写首七言藏头格律诗( 二 )


第四声:去声,向下降低,用‘ˋ’表示;如:骂mà、地dì、克kè 。

【《斌音家族》写首七言藏头格律诗】

这四个声调大家都是很熟悉的 。
小学生都会 。
今四声平、仄的划分规定: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属‘平’;三声(上声)和四声(去声)属‘仄’ 。
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 。
现代汉语的四声是从古汉语中演变而来的 。
古汉语也有四声,古四声是: 第一声:平声 。
第二声:上声 。
第三声:去声 。
第四声:入声 。
这古四声到的咋样读,我们已无法完全稿清楚 。
我们只能了解个大概 。
下面我们看看古四声的例子: 《四言四声字练习歌》 平上去入、古音四声 。
集成四言,大家读读 。
平上去入 东董冻笃、同动洞独、空孔控哭、蒙蠓梦木、 隆拢弄陆、钟肿种烛、松悚宋粟、容拥用浴、 江讲绛觉、知指志质、时氏侍日、诗矢试失、 医矣意一、基几记吉、私史肆率、离里利律、 第一声:平声 。
这个声调到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
第二声:上声 。
这个声调到后来大都是上声,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
第三声:去声 。
这个声调到后来仍是去声 。
第四声:入声 。
这个声调发音短促,到后来大都属阳平 。
古四声平、仄的划分规定: 一声(平声)属‘平’; 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和四声(入声)属‘仄’ 。
我们学习格律诗,要用古四声 。
要押《平水韵》 。
《平水韵》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韵,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 。
所谓上平声、下平声,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 。
),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
在《平水韵》中的“入声十七韵”都是入声字 。
二、入声字在格律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
入声字在格律诗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 。
不可没有,不可多有 。
这是因为,入声字发音短促,在格律诗中使用过多的话,诗读起来就不好听 。
所以,古人对入声字在诗中的使用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
这些规定是: 1、在五绝中入声字一般不可多于2个,最多3个 如:王涯《闺人赠远》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
陌拂客三个入声字 。
2、在七绝中入声字一般不可多于3个,最多4个 。
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月1个入声字 。
3、在五律中入声字一般不可多于4个,最多5个; 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国别月白欲5个入声字 4、在七律中入声字一般不可多于5个,最多6个;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忽北欲白日即洛7个入声字 。
古人的诗也有超过规定的 。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白日入欲目5个入声字 。
超过了最多数3个.这是个特例 。
我们在学习中要求按以上规定控制 。
渔舟老师给我们讲过她减少入声字的例子 。
我们都做过 。
入声字在格律诗中的使用,不但数量有限制,使用位置也有要求 。
入声字要尽量避免在音节处使用 。
入声字在词中的使用也很重要 。
有的词牌,就是用入声字作韵的 。
象《满江红》就是入声字作韵 。
正因为入声字在古诗词中的使用有这么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所以,要学习写古体格律诗,就必须学习掌握好入声字 。
三、怎样学习入声字 。
在《平水韵表》中,入声字有一千七百六十三个 。
要全部记下来是很困难的 。
们想了很多记忆入声字的方法,很实用 。
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1、把入声字编成词组进行记忆 。
日月、出入、得瑟、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哭泣、 独立、孤独、曲折、碧落、黑白、合适、激烈、压迫、特色、 特别、叔伯、合适、得瑟、竹笛、药物、剥削、骨肉、熄灭、 吃粥、角逐、恶毒、吃喝、物质、玉足、摘菊、拾级、袭击 垃圾、发达、决裂、芍药、德育、馥郁、脱落、阅读、结束、 绰约、笔力、铁石、一粒、七滴、十拍、稀薄、锡泊、立急、福禄;索得、雪雹、屋阁、失窃、石壁、熟悉、祝福、掬月、畜牧、 发帖、陌客、塔迹、速答、拆木、赤脚、涉猎、积蓄、失色、 获得、集合、拾取、插肉、六叶、值得、直接、白术、色泽、 雀跃、策略、佛曰、脱壳、竹席、出息、嘿嘿、活泼、职责、 活剥、热血、宅室、伐木、刹轴、夺杀、薄弱、鸭脖、锡箔、 掠夺,热烈、突发、叭哒、泼辣、滑雪、刮骨、铁袜、啧舌、 不敌、吸血、踢脚、墨迹、扎脚、忒绝、作乐、竹节、灭绝、 卡尺、缺角、劫色、击节;结实、捉鳖、食肉、橘汁、咽泣、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