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门后人孔融 , 十岁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司隶校尉李元礼名气很大 。到他家去的人 , 只有才智超拔之人或者是亲戚才被通报 。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 , 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最后得以通报 , 并且见到了李元礼 。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李耳为师 , 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


李元礼及其宾客无不对他的话大感惊奇 。


太中大夫陈韪听了不爽 , 说:“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 。”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很聪明的人 , 长大了未必怎么样 。”


孔融听后说:“我猜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大为尴尬 , 手足无措 。


孔融的辩才可见一斑 。但辩才归辩才 , 陈韪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


我们不妨用王戎断李来看这件事 。


王戎小时特别厉害 。


《世说新语》记载:


“王戎七岁 , 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 。人问之 ,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 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


看到李树果实累累 , 压弯了树枝 , 哪个孩子不成了馋嘴猫?大家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 。只有王戎极为淡定 , 冷眼旁观 。在他看来 , 李树在道旁 , 却果实累累 , 这就是反百思特网常 , 反常之处必有妖 , 这个“妖”就是此李必为苦李 。


王戎之所以能断李 , 一是能控制嘴馋 , 沉着冷静 。二是能独立思考 , 不盲从跟风;三是能全面分析 , 理据清晰 。我们由此断定 , 王戎小时了了 , 肯定是没问题的 。


王戎长大之后 , 非常了不起 , 成为竹林七贤之一 。所以说他 , “大未必佳” , 似乎就有问题了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但如果再追问 , 这个“大”究竟“大”到什么程度 , 如果“大”包括“老”的话 , 那王戎可能又有问题 , “大未必佳” , 很可能又会成立 。


还是《世说新语》记载:王戎有好李 , 卖之恐人得其种 , 恒钻其核 。


这个故事还是与李子有关 。感觉王戎这辈子就与李子耗上了 。王戎老了之后 , 得到了许多优良的李子树 , 他家的李子又大又甜 , 价格卖得也高 。


自家李子之所以高价 , 是因为品种好 。如果好品种被人家得到 , 那就失去了稀缺性 。于是在卖李子前 , 王戎就把所有李核都钻上一个孔 , 生怕别人得到良种 , 让别人只能吃不能种 。


此行为被后世人嘲笑 , 并且留下一个难听的成语——卖李钻核 , 形容人极端自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 王戎“大未必佳”又是准确的了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但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王戎是何等人?王戎是竹林七贤百思特网之一 。竹林七贤是什么人?那是迄今中国历史上文人最具有独立精神的一个群体 。他怎么会堕落到这等地步?他怎么能堕落到这等地步?


诗僧大沼枕山曾说:“一种风流吾最爱 , 六朝人物晚唐诗 。”魏晋士人确实值得大家喜爱 , 但政治家却不大会喜爱 , 而且滥杀 。文化的惨痛 , 莫过于此;历史的恐怖 , 莫过于此 。


据余秋雨《遥远的绝响》一文统计 , 晋朝被屠杀的士人触目惊心 。


何晏 , 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 , 被杀;张华 , 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 , 被杀;潘岳 , 与陆机齐名的诗人 ,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 , 被杀;谢灵运 ,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鼻祖 ,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名句活在人们口边的横跨千年的第一流诗人 , 被杀;范晔 , 写成了煌煌史学巨著《后汉书》的杰出历史学家 , 被杀;竹林七贤的嵇康被杀 , 《广陵散》从此成为绝唱;阮籍猖狂 , 驾车至无路可走的穷途 , 就要放声大哭 , 抑郁喝酒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