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好生活的诗歌( 四 )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
(宋 刘过《书院》)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
(明 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
(明 宋应星《怜愚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宋 朱熹《观书有感》)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
(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
(唐 杜荀鹤《闲居书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
(宋 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
(宋 陆九渊《读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
(明 于谦《观书》)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
(清 袁枚《寒夜》)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唐 杜牧《读韩杜集》)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
(唐 薛令之《草堂吟》)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
(唐 姚合《别贾岛》)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
(宋 王安石《寄吴冲卿...
孤雁南飞的诗词
最初出自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而西厢是长亭送别”中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苏幕遮①【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上诗解释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却乡愁 。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
《西厢记》里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错失战友聚会有感诗词
时光如白驹过线,三十年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忆当兵那年,似人生之序曲,婉约透明,思之彻入肺腑,无邪天真而浪漫!唯有战友情谊重如山!回望军旅生活,恍如昨天 。
金秋时节,步入军营,磨练意志强壮筋骨于大西北古甘州张掖县,众兄弟同苦共甘甜;想当年,英姿飒爽,挥汗如雨练兵于戈壁大漠红柳边 。
美梦有!梦亦幻!多少美梦得实现?!看今天,兄弟再聚首,奈何双鬓灰白易容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