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读后感100字( 二 )


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吧
《易经》读后感(三):旁观者
她就像一个“冷血”的旁观者,用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着冷暖的人间,外界的热闹,自怨自哀的生活总是用着让人心疼的理智来解读,儿时的回忆成了她理解生活的标准 。“我不会因此而不爱我的爸爸,因为我根本没爱过他”,决绝,冷到冰点 。
有人说她无情,国难当头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无关紧要的事,怎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无情”?无情的人应该是自私的 。可就是这么个无情的人在她下船再次踏上上海的时候,也想不到有个胡兰成已经在等着她了,就是这么个无情冷静的人也想到之后会爱上他吧
《易经》读后感(四):哎呀,真是什么都出
翻译来翻译去,还有味儿么?或者说味儿足么?许多中国人写的英文著作都不是自己翻译的?为什么会这样?好比辜鸿铭的,林语堂的 。
有人说自己翻译自己的是做重复工作,但这恐怕不是主因 。把自己的母语作品介绍出去,是介绍而已 。
前久一个香港学者给我讲了几个新的学术腐败,说现在出现一种趋势,就是抄袭不再是直接扒稿子,而是走翻译路数 。比如香港的学生,找来大陆的论文翻译,而大陆的相反 。折腾来折腾去,许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创新从何谈起 。
今天再看到这么一个翻译,哎呀 。。。不知从何说起了 。
《易经》读后感(五):她只有他们可以依赖 。
躺床上看张爱玲的《易经》
写她在香港遇见轰炸,埋头读一本十七世纪的小说,希望自己能在死前读完 。
之前在她的文章里见过,那本小说是《孽海花》,有段情节,写的是她的祖父和祖母相遇的故事 。
那一刻我突然无比心疼她,她一个人在香港,遇见战争,逃离了父亲,亏欠着母亲,不知道自己从炸弹底下死里逃生之后该告诉谁,我刚刚差点被炸死了 。
只能埋头看一本小说,只因为书里她的祖父祖母,她从没见过他们,可那时候,她只有他们可以依赖 。
他们的血液静静地躺在她的血管里,是她在这个世界感受到的最大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