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功盖三分国是谁写的( 二 )


功盖三分国|功盖三分国是谁写的
(陆逊被困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八阵图相传到唐朝时,仍保有原来的样子,五尺高、六十围,纵横排成六十四堆 。几百年来一直保持不变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里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在杜甫心中,八阵图的石头不转,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的是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渝 。刘备去世时,诸葛亮43岁,刘禅只有17岁,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回答:“臣敢竭尽股肱之力,效死忠贞之节,至死而后已 。”他这样说的,也确实这样做的,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心志如磐石之坚 。
“遗恨失呑吴” 。不管是什么原因,刘备率军去攻打东吴是背离了诸葛亮的长期规划的,这是蜀汉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失去理智的刘备将自己的事业带向没落 。因此,杜甫说“遗恨”,是因为刘备违背了诸葛亮的规划,破坏了“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这才使得蜀汉的统一大业中途夭折 。这是主君的错误,是诸葛亮无法控制的,因此杜甫替诸葛亮惋惜,替诸葛亮抱不平,百思特网替诸葛视“恨” 。这时,杜甫把自己的毕生遭遇代入到诸葛亮的人生经历里,杜甫替国家着急,替自己不平 。
功盖三分国|功盖三分国是谁写的
(成都武侯祠)
最后这两句,怀古与抒怀融为一体,怀古为实,抒怀为虚,虚与实浑然不分,浑然无迹的抒怀融合在史实的讲述之中,两首诗都写诸葛亮,杜甫感怀的都是自己,杜甫喜欢诸葛亮,原因是人格上的相似,杜甫是诸葛亮的超级粉丝,因此,杜甫大部分精彩的时光,都待在离诸葛亮生前所在的成都,就像李白,他喜欢谢灵运,于是,他的大部分人生时光,都扔在了南京 。
(【唐诗闲读】之73,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