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描写长江的诗( 五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释义: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杜甫《登高》 释义: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
4,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 李之仪《卜算子》 释义: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 。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释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
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 《暮江吟》释义: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释义: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
冷暖鸭子首先领略 。
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释义: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 杜甫《旅夜抒怀》释义:只见眼前平原田野一片开阔,远处天上星星如倒挂在天边,江水汹涌,映月儿在江水上慢慢高升 。
1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
有关长江的诗句
万里长江,流经千古,它不仅是中国历史变迁的见证,它还创造了雄伟壮丽的三峡风光,沟通了从中国西部至东部沿海的文化和交通 。
正因为长江的宏伟和悠久,它成为文学家不朽的题材 。
凡是到过长江的古代诗人,无不用自己的笔描写和讴歌这条亘古不息的大江,为我国的文学宝库添上了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
其中以唐宋的诗词最为丰富多采,仅李白的诗中,写长江的就有十多首 。
在这些描写长江的诗词,不乏文情俱佳的上乘之作,表现出了许多诗人的才华和无限的创造力 。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天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写长江,视角辽远,勾出一幅充满深情的动态画面,极有神韵 。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后两句想象新奇,把大江的气势,诗人的喜悦,所处的环境融汇成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蓼岸风多橘柚香 。
江边一望楚天长 。
片帆烟际闪孤光 。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
兰红波碧忆潇湘 。
"(唐五代·孙光宪《浣溪沙》) "望""天长""片帆""孤光"展现了天长水远的长江全景,炼字极精 。
……细读玩味唐宋诗人笔下的大江,感到这些歌大江的诗词,无不透出诗人的个性特征和创作倾向 。
以唐诗为例,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登高》)在宏伟的气势中,透出了辽远悲凉、充分表现出杜甫现实主义沉郁顿挫的风格;而在李白的笔下,"早发百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早发白帝城》)用活泼的语言,夸张的描写,表现长江的一泻千里,迅疾奔流,字里行间,散发出浪漫主义的风格 。
同是一江水,在李杜的诗中,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
再看宋词,柳永的慢词"……是处红衰翠减,茵茵物华休 。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 (《八声甘州》)也是写登高,却无丝毫远望所见,只有眼前江边的的衰草残花和似泪水般的江流,凄凄哀哀,表现出的完全是委婉派的柔靡和蕴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将大江的滚滚长流变成了无穷无尽的愁思和伤感; 而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南乡子》)一反柳李等人的婉约风格,借用杜甫的名句怀古,沉郁苍凉,体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诗人的个性特点;至于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