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放弃清北”涉虚假宣传,究竟打了谁的脸?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安徽亳州一中8名学生集体放弃清北”的消息获高度关注 。针对网友质疑的“8名学生高考成绩未达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何谈放弃”,8月18日,亳州一中校长谢启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媒体报道的亳州一中8名学生放弃清北的消息有不完整之处,张金宇、袁梓淇两名同学是有机会上清华的,另外6名同学有望上北大医学部,但“他们除非想学医,否则也上不了北大” 。
在清华北大相继出面“辟谣”,明确表示“仅1人达到清华理科分数线”的情形下,谢校长所谓的“报道不完整”,很难自圆其说 。这样的文字游戏,显然无法掩盖虚假宣传之嫌疑 。
面对这样的“反转”,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亳州一中被“打脸”了 。
“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学校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能力、素养等,还教会了他们清晰规划未来的能力 。除了尊重他们的选择外,学校更多的是祝福和自豪” ……
【“8人放弃清北”涉虚假宣传,究竟打了谁的脸?】这些曾令人由衷赞叹的“豪言壮语”,转瞬之间便成了“反戈一击”的利器,把自己的脸打得“啪啪”作响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本想通过打个擦边球给学校“长脸”,没想到却被揭了老底 。
学校被“打脸”固然咎由自取,但透过个案,更应该看到其背后凸显的理想与现实矛盾 。事实上,亳州一中的做法并非个例,不乏有学校煞费苦心地在自我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 。所不同的只是亳州一中的“玩笑”开大了,其他学校的分寸感拿捏得比较好而已 。
从起初的一边倒式称赞到“反转”之后的备受嘲弄,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于清华北大,公众存在着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心向往之,另一方面则希望能不要唯清北是从,打破“清北独尊”实现百花齐放 。亳州一中的“炒作”之所以“成功”引爆舆情,正在于其瞄准了公众的这种心理状态 。一旦被发现“作弊”,除了学校被“打脸”,满心赞叹的公众也同样被狠狠打脸,其反噬也就来得特别猛烈 。
囿于诸多因素,“不唯名校”、打破“清北独尊”,依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情况是大家对名校趋之若鹜 。名校通常代表着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更充裕的资源机会,想上名校本是人之常情,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值得鼓励 。但问题是,一旦非名校不上,这样的执念极易滋生问题 。于个体而言,很可能会“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于学校而言,则会被“清北率”之类的指标所绑架 。虚假宣传或许还是小事,一旦陷入教育锦标主义的窠臼难以自拔,更是罪莫大焉!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赚“以后的钱”
- 也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