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诗歌谚语和对联( 四 )


24节气的谚语
关于二十四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这都是经过数代耕作总结出来的农事安排的智慧,比如: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山黄石头黑、套犁种早麦; 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 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 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雷打秋,冬半收;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 清明谷雨寒死虎母,寒露麦,霜降豆;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立春晴,一春晴; 立春下,一春下; 立春阴,花倒春;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
还有各地方都有一些谚语,比如四川地区传唱的《节气百子歌》,则将四川的民间风俗和节气相结合,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
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
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
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 。
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账主子 。
扩展资料二十四节气实践价值不言而喻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
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360度即0度)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 。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
每年运行360度,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
两个节气点之间,相隔日数为15天多一点,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
也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科学地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包括寒来暑往等季节变化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规律,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发生时刻 。
对于以农耕为依赖的古老中国而言,农人对气象气候的准确把握有多少,意味着来年的收成能有多少,二十四节气便为农人预判、把握气象气候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其实践价值不言而喻 。
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节日,并与民俗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 。
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吃羊肉等习俗 。
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存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参考资料:凤凰网-“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常见的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立春节气谚语:立春晴,雨水匀 。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
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
(赣)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
(湘)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
(湘) 惊蛰期间的谚语 ◇ 惊蛰至,雷声起 。
◇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
◇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
◇ 冷惊蜇,暖春分 。
春分节气谚语◆描写昼夜等长的,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春分无雨到清明”“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芒种节气谚语◆ 芒种和夏至节气天气相关性较好,所以关于这两个节气的气象谚语很多,例如:◇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
(鄂、湘、桂)◇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
(辽、闽、赣)◇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
(粤)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顺口溜: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中国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