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市“初中语文观摩研讨活动”的评课发言( 二 )
三、学生思考的“深” 。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 比如张法庄老师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 , 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 , 启发学生多元思维 。张永春老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 , 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文本 , 让学生走进文本 , 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这样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还有很多 , 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
四、学生练的“实” 。也许有的老师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没看到教师出什么题目给学生做啊 , 怎么能说练的“实”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对新课程观照下的语文测试练习的一种误读 , 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 , 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 , 但是 , 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 , 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 , 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 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 , 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 , 让学生站起来说话 , 表达自己的思想 , 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 , 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 , 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 , 是治“本”的做法 , 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 , 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
除了收获 , 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 , 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
一、语文课堂上要不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听了两位教研员的语文课上都没有运用任何的教学辅助手段 , 这是不是向我们基层语文教师传达一种导向?如果是 , 是不是和今天我们的优质资源进课堂有矛盾呢?
二、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今天听的一节课上 , 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后 , 我发现授课教师多次简单的评价是“不对”、“你思考的不全面”、“我的意思你没听懂”等类似的评价 , 这样的评价是否值得商榷?
三、课堂上 , 提问的面不是过于狭窄?我大概数了一下两位教研员提问的学生 , %以上都集中在前三排 , 特别是一排 , 似乎每个学生都被提问了 , 有的还有三四次机会 , 三排以后的学生基本没有交流的机会 , 这可能和今天听课的人很多 , 教师无法走动有关系 , 但这里是不是还需要扩大提问的面 , 让参与的学生更多呢?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赚“以后的钱”
- 也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