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返故居”的诗词有什么?( 五 )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 。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

【关于“重返故居”的诗词有什么?】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
次北固山下 古诗词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注解1、次:停留 。
2、残夜:天快亮时 。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
译文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
赏析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 。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
关于立志、学业的古诗词 回乡偶书【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唐 贺知章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翻译】: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第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赏析】: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
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