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赏灯诗句( 四 )


对话的双方身份明确了 , 反衬的作用更加明显 。
“绿肥红瘦”的比拟 , 令人耳目一新 。
小词用语浅近平白 , 语意却深沉含蓄 , 表现了花季少女的朦胧淡约愁思 。
宋人对这首词就非常赏识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 , 颇多佳句 。
小词云:(词略) , ‘绿肥红瘦’ , 此语甚新 。
”《藏一话腴》甲集卷一则说:“李易安工造语 , 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 , 天下称之 。
” 《如梦令》2 李清照有《如梦令》词 , 描述自己少女时代的生活 , 是最好的文献资料 。
词云: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这里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泛指 , 是李清照某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 。
这时 , 李清照应该已经来到汴京父亲的身边 , 歌词所写的是汴京周围某处的景色 。
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 。
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 , 最后误入“藕花深处” 。
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 , 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 。
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 , 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
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 , 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 , 而且喝得酩酊大醉 , 以致“不辨归路” , “误入藕花深处” 。
迷路之后 , 没有迷途的惊慌 , 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 , 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 , 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 。
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 , 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 。
否则 , 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 , 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 。
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 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元宵节赏灯诗句】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 , 明诚即负笈远游 , 易安殊不忍别 , 觅锦帕 , 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 , 两家俱在东京 , 明诚正为太学生 , 无负笈远游事 。
此则所云 , 显非事实 。
”(第25页)王说甚是 。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 。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 , 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 , 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 , 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 , 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 , 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 , 这首词应该作于这...
自咏示客 诗歌鉴赏 自咏示客陆 游衰发萧萧老郡丞 , 洪州又看上元灯 。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 , 宁走东西就斗升 。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 , 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
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 , “寻尺”犹言“高低”、“长短” 。
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 , 属吏抱来文书 , 左手挟卷正文 , 右手指着纸尾 , 要县丞签署 , 却不许看公文内容 。
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
⑴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⑵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 。
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
⑴反衬手法;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 , 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 , 表现诗人悲从心来的感慨 。
⑵白发稀短 , 老态颓唐 , 令人唏嘘;官场黑暗 , 枉直不分 , 令人愤慨;走东西 , 就斗升 , 屈辱难忍;走投无路 , 只有退隐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