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喜报的诗句( 四 )


8、风雨 唐代: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
9、叹花 唐代: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10、春风 清代: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
11、咏风 唐代: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
12、咸阳城东楼 唐代: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古代诗词中折桂一词有何典故 折:摘取;桂:桂树的枝条 。
因桂树叶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 。
★ 引证解释《晋书·郤诜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诜 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昆山 之片玉 。
’”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
★流传故事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间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神仙教他仙术,可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成,后来,他又请白发神仙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他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白发神仙很生气,就把他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心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可是,吴刚每次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愈合 。
而大诗人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历史记载我国以前科举时代俗称考试及第者为月宫折桂 。
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 。
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 。
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 。
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 。
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 。
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 “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 。
”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 。
蟾宫即月宫 。
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 。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 “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
”未待完续 来源于百度百科
古人在诗词中留下了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名句1、秋夜 唐代:王建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 。
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
译文 秋天夜里叶子露水滴,秋季虫子在房间里飞 。
躺久了感觉全身寒冷,只能起身走动穿棉衣 。
2、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 。
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
3、秋夜 宋代: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
译文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 。
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
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