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崩坏》观后感100字( 三 )


可能的反派——采访人员: 采访人员在开始段落给出终极(剧情)铺垫:AI是否会自动筛选人口;在结局给出终极拷问:AI发生崩坏以后,(桐生浩介)是否认为AI依旧可以带给人们幸福?发展段落通过台词强调自己反AI的态度 。但问题是,采访人员也就这个功能了么?
正面人物——桐生浩介: 直接塑造正面人物显得薄弱,缺乏说服力 。通过对比塑造,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对立人物来凸显正面人物,就会有力地多 。但因为反面人物太弱,可以说导演选择了直接塑造正面人物:AI研发技术,首代AI研发科学家,希望AI有助于医疗,一心为人们的幸福而创造AI,即使被误会成嫌疑犯也要通过艰难危险的逃亡来更新程序 。可偏偏,导演给了桐生浩介一个落难的女儿,桐生浩介的行为动机变成了——营救女儿 。10000多人口因为AI崩坏丧生,桐生浩介不在乎更多人的死亡,一心只想着救女儿?(父亲一心想要救女儿,本无可厚非,可非要跟庞大基础的人口做对比,你让观众站哪边?)
因为人物崩坏,原本的“正邪”对立,成了伟光正的独角戏 。
说到底,导演给人物的困境合情但不合理,并没有一个实质的选择困境,也就无法激发人物内在的人性 。
不如女儿就被反AI的那帮群体绑架,24小时内不撤掉AI就撕票,同时AI崩坏,需要24小时内修复程序以防止AI进行大屠杀 。相同的限定时间,救女儿还是救更多的人,这一定是一个无比艰难的选择 。(这只是抛开整体剧情叙事的假设,举例而已,未必更符合整体故事)
3、剧情崩坏
片名直接剧透,AI一定会崩坏,崩坏以后一定会修复,但还是存在再次崩坏的可能性 。所以,既然剧情主线是一定的,可预知的,那么切入角度就变得尤为重要 。
故事的切入角度可以是:AI的研发者——桐生浩介,AI的使用者——普通民众、警视厅,AI的旁观者——新闻采访人员 。导演选择了AI的研发者作为切入角度 。同时,片中强调AI即使再进化也有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责任” 。但男主承担的“责任”不是国民,而是女儿 。国民只是在拯救女儿的过程中,捎带着救了而已 。
【《AI崩坏》观后感100字】另外导演给了一个悬疑处理,AI崩坏的嫌疑犯究竟是AI的研发者,还是另有其人? 问题是,当反派大BOSS一出场,就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凶手 。尤其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研究博士“表明了樱庭诚有让AI崩坏的技术条件,接下来“警视厅也在研究AI,曾向HOPE求助,但HOPE是以人为本的公司,所以拒绝了警视厅的请求“表明了樱庭诚有充分的犯罪动机,天啊,一场戏里暗示的不要太明显 。樱庭诚出场就没悬疑了 。那之后的追击,让观众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