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海岛景色的诗句

《曹操·步出厦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
我建议还是自己写,毕竟小说是你写的,如果开头插入别人写的,容易与自己的文字产生"矛盾”,写文章也要讲究和谐,是吧?
这里提供曹操的观沧海.
希望你的小说可以成功!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105684.htm 27K 2007-6-3

描写树的诗词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12.岸头树子直如筠,谁遣相招住水滨 。
描写海岛景色的诗句

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
常见诗句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
这里我列一首: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
[2]离愁:指去国之愁 。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