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释的诗句( 二 )


千重关山持戈戍,万里征途仗剑骋 。
骨有多硬刀应知,血有多红旗最懂 。
青山处处国与家,英雄何惧墓与冢 。
【注】戎马倥偬,是人们谈到军队时常用的一个成语,它来源于陆军在冷兵器时代的最典型军人形像:戎,指盔甲征衣;马,指战场坐骑 。
虽然现代社会高科技装备下的空军、海军、火箭军越来越重要,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陆军仍然是最大的军种 。
...
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李涛《登高丘而望远海》 释义: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楚辞·渔父》 释义:这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唯独我才是清白的,所有的人沉迷在表面上的太平,只有我清醒 。
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
——高明《琵琶记》 释义:我本来一心向往着明月,可是无奈明月偏偏照到沟渠里面去了 。
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释义:,可惜知音太少了,弦断了又有谁知道呢?5、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唐寅 《桃花庵歌》 释义:别人笑话你,很傻,很疯,但是你笑别人看不懂你的意图 。
...
一个书法家,如果你不懂诗词,那你怎么写书法都是白搭
这里所说的中国书法与中国古典诗的关系,不仅仅是指书法作品书写的内容是诗作 。
书法作品的内容,除了“书碑”等特殊情况外,一般说,其内容要精炼、含蓄,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
书美与诗美同呈,更加深了书法作品的艺术意蕴 。
为此,中国古典诗歌之受书家青睐就成了情理中之事 。
但这是一种表面上的联系 。
当代著名书画家李苦禅先生在谈到诗、画关系时曾日:“文人画高就高在以诗作画,以文采领画”,“要以诗词歌赋的胸襟去作画,不仅仅会在画上题诗就算有文学修养了”(《风雨砚边录》) 。
此论非常精辟,用于书法亦完全相通 。
要以文采领书,以诗之胸襟作书,这自然要求书者的胸中有“墨”,有文采,有诗,书家同时也是诗人 。
或者说,书家至少是一个努力学诗、读诗的诗歌爱好者 。
古往今来,似乎找不出一位书法大家而不通晓诗章者 。
晋,唐时著名书家王羲之、颜真卿有诗作留世,只是书名太盛而掩盖了诗名;而一代大诗人如李白、贺知章、白居易、杜牧、陆游”·…等,从留存的诗札、书迹看,称他们为“著名书家”也无愧色,只是诗名太盛而掩其书名 。
宋代大书法家苏、黄、米均为大诗人,他们留世的著名书作,多数是自己的“诗札” 。
元代的赵孟顺,明代的唐寅、文征明、徐渭、董其昌,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再到于右任、齐白石、潘天寿、沈尹默、沙孟海、林散之及至当今的赵朴初、启功等等,均为集诗书(有的还兼画、治印)于一身的书法家 。
这是中国书法本身的一大特色 。
其道理也很简单 。
书法与诗均是“寄情”的手段,是一种“内在的显示” 。
诗重意境,书法也有意境 。
书法创作者也都希望自己的书法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 。
胸无点墨,胸无诗才,其书很难是“文采”的自然流露,正如人们常说的缺少“书卷气” 。
就艺术的产生和功能来说,诗、书、画木身就是相同的,在创作与欣赏上时常有“异曲同工”之妙 。
同一个作者,吟出的诗,画出的形神,写出的点画,均是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从这一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内之美 。
因为是出自同一个“主体”,或者说是一根藤上的瓜,虽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亦能在艺术意蕴和氛围上相互渗透,相互促成 。
书家善诗,佳书又是自作诗章,当然是人生乐事;诗人也有一笔好书法,同样令人欣喜 。
这也是古代杰出的书家同时是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
...
描述不懂幽默的诗词
有所思【唐】卢仝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