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在姓氏中怎么读?( 五 )


可以说 , 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 ,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 , 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 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
作为专业工作者 , 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 , 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 , 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 , 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 , 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 , 彼此缺环较多 , 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 。
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 , 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 。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 , 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 , 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 , 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 , 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 , 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 , 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 在那个时代 , 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
据悉 , 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 , 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 。
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 , 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 。
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 , 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 , 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 。
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 , 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 。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 , 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 , 材料丰富 , 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
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 。
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 , 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 ,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 。
同时 , 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 , 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
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诗的作家是
最早的是曹丕 , 最多的是鲍照 。
鲍照诗歌最突出的贡献是发展了七言诗 。
在鲍照之前只有少量的七言诗创作 , 鲍照在学习汉魏乐府的基础上 , 创作了大量的七言诗 , 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 , 还变革了这种形式 , 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 , 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 从而推动了七言体诗的发展 , 并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成熟铺平了道路 。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 他的诗风对唐人的影响较大 。
他的乐府诗创作影响了李白的歌行体;他的边塞诗创作影响了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杜甫也很欣赏他“俊逸”诗风 。
古诗如梦令的意思
我坐在溪亭里观赏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 , 只觉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有的含羞待放 , 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 。
有的刚刚绽放 , 几只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 , 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 。
盛开着的荷花 , 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 , 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
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荷花呢 , 花瓣虽然凋谢了 , 莲蓬却依然挺立在荷叶中 , 莲蓬上嵌满了绿宝石似的碧绿色的小颗粒 , 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