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 古诗词及诗意,( 二 )


春晓: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到出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晚上听到了风吹雨打的声音,暗自感叹,那些花儿不知要掉落多少啊 。
村居: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所见:
牧童骑者黄牛唱着歌,歌声响彻整个树林,忽然看到树上的蝉,想捕到它,就突然停止了唱歌。
小池: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
赠刘景文: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山行: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
回乡偶书:
年轻少壮、风华正茂的时候离开家乡,年事老迈之时才回来;今日返归,虽然言语中还依然保留着往日那浓浓的家乡口音,但是两鬓的头发却已经变得稀疏衰败 。乡里的孩子们不知道我是一位归乡寻根的老者,把我当成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了起来,有个孩子竟然还笑着问:“老爷爷,您这是从哪儿来呀?”
赠汪伦: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
草:
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野上,草木繁茂,年复一年,伴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枯荣往复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漫山遍野青青的碧草 。
宿新市徐公店: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
望庐山瀑布:
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
绝句:
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
夜书所见: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
望天门山: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
咏柳: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