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怎么写?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内容虽然简单,学生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很难理解“角”这一抽象的概念 。针对这一学情,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引出角、认识角、比较角、画角 。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比较好的地方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在教学导入的环节,我先让学生大胆猜一猜卡片后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一方面,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挖掘学生关于角的原有的认知经验 。学生会从已经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出发,正确猜测 。接着,让学生大致地向老师比划角的形状,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紧接着,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二、提供适当的材料,注重体验感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我设计了找角,折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
三、化难为易,拓展思维
比较角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用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 。在转动活动角的时候,要求学生按老师要求,把活动角由最小变大再变大,原本设计是让学生认识到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学生突然说到,变成直线了,没有角了 。这时,我抓住学生地提问,反问角的本质是什么?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那现在这个形状,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边呢?答案是有的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又适当渗透平角的知识,以及巩固角的本质 。
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 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
在找生活中的角,学生的回答局限在书,桌子,黑板和窗户等长方形物体表面上,老师引导不够,学生思维没有很好的扩散开来 。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 。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 。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