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七仙女的诗句( 二 )


班友书是解放前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擅长古典诗词,改编《天仙配》时,用古典诗词重新填写了许多唱词,奠定了现代《天仙配》的基础 。
后来陆洪非借走班友书的改编本,在此基础上再次改编,但基本没有超出班友书已经打好的框架 。
天仙配故事源自海豹人传说?
有的民俗专家论证,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发源地其实就在陕西省兴平市 。
据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兴平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
据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介绍,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情节在春秋战国时已渐趋完整,汉代时已有人把它由民间故事整理成诗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陕西兴平是牛郎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现今兴平市东城区子孝村、北门村是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的核心区 。
牛郎织女的故事,两千年来流传于兴平,其完整性、真实性,体现了中国乡土社会农耕文化,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
为了证明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在兴平,兴平市地方志专家翟崇仁先生对此进行了十余年的考证 。
他说,牛郎的原型就是东汉时期的董永,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五里子孝村西那棵槐树,依然古朴高大,苍劲叶茂,酷似《天仙配》电影中的古槐 。
市北环路北门东堡,沿高干渠坡下尚存遇仙桥 。
不少中老年人回忆说,遇仙桥西北半坡处曾有双冢,人称董永、七仙女墓,后在平整土地时平掉了 。
南位镇董家一位老人曾说:“旧时董家荣轴上端曾有董永、七仙女画像 。
”董永的住址称董家店 。
上世纪五十年代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被改编为《天仙配》并搬上舞台,而后有媒体报道董永系安徽人,有位退休干部称在他收藏的《董氏家谱》中还有关于“董永遇仙”的故事 。
但据翟崇仁先生考证,安徽的黄梅戏《天仙配》只起了个率先编演作用,兴平民间不仅广泛流传有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兴平的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原县文化馆馆长薛凡也首肯了《天仙配》的传说是在兴平的说法 。
兴平还有人文景观遇仙桥、双冢、千年汉槐、仙女湖遗址等,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的七巧节、七仙女庙会等民俗活动 。
这些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故事元素在全国绝无仅有,无疑证明了兴平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
为什么中国古代爱情婚姻多以大团圆结局 。
举例说明
才子佳人总是永恒的话题,并不是说古代婚姻就一定会以大团圆为结局,也还是有很多的婚姻和爱情没有收获完美的结局的,只是人们更乐于见到的是团圆喜庆,于是流传于坊间的也就大多是完美和美好的结局了!并且有些爱情和婚姻只是描述了过程,结局并没有人知道,而大家也就更偏向于去把结局美好化和理想化!例如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谁能说是美好的呢?这种事例也还是很多的!但是总体来说,古代的婚姻和爱情所产生的结局,还是要远远美好于现今的!首先是价值观,爱情观,伦理观的差异,古代人讲究的是从一而终,这点更多的是体现在女性方面,古代女性教条还是很多的,“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等观念的深入人心,使得古代女性必须要有更强大的包容心和忍受感!婚姻在古代基本是终身制的,特别是女性,一旦被休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离婚,那将是很凄惨的,也是会被人歧视的!而且古代婚姻爱情会得到更多的保障!例如,在古代如果对爱情和婚姻不忠诚,根本不需要经过官府,族里的惩罚就会降临了,什么“浸猪笼”“游街示众”“杖毙”“驱逐出族”等等酷刑,都是为此种情况准备的!要知道,在古代,驱逐出族可是很严重的事情,甚至会让人生不如死!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虽然是陋习,但是也确实保全了一些婚姻,例如现今,有的家庭会因为女方没有生育能力而导致家庭的解体,但是古代,如果女方没有生育能力,男方在维持婚姻的情况下,是可以娶小妾的,即使没有生育能力的正妻,也不会因为这样而丧失了家庭中的地位!再有就是大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的普遍性!古代人们还是比较保守的,同时对婚姻和爱情看的比较神圣!而如今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高,以及人们彼此间更多的不信任,社会上面临的各种诱惑,等种种原因,使得人们对爱情,特别是婚姻,失去了古代那种神圣感,总是觉得离婚就离婚呗,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大家都这样!这反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更多的是悲哀!希望能帮到你!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