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读后感怎么写?( 六 )


求知——明灯伴我过午夜
于漪老师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 。”于漪老师上了20xx多节公开课,可自己却认为没有一节是十全十美的,虽然每次开课前都考虑周全,但每节都存有遗憾 。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才会有她那每节都有遗憾的说法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剑”,常常是“明灯伴我过午夜” 。这种付出,这种努力,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有一种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 。从教至今,于漪老师就是这样边教边学走过来的 。“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增进 。”于漪老师还告诉我们:重要的理论反复学,紧扣一点深入学,拓开视野广泛学 。“人非生而知之者”,没有谁天生就可以做教师,于漪老师都在“一辈子学做教师” 。读到这儿,敬仰之心荡然升起 。
求教——梦里寻它千百回
于漪老师一生与语文结缘,终于破解“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得来,在优秀范文的阅读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随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潜移默化所生成,并具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个性的语文能力 。因此,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潜移默化是语文能力生成的基本规律 。”
“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 。”于老师一开始就认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底子,为此,她首先自学高中语文教学涉及的各种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并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为标杆,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于老师积极向实践、向同行和学生学习,用10小时、20小时准备一堂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备30多个小时,反复钻研数十篇、上百篇教材,用规范的语言写成教案,把课上要讲的每句话背下来,再脱开教案讲课,课后写教学后记;再次结合自修语文的深切体验,关注当时语文教育思想的论争,留意教学改革的动向,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 。
于老师说““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眼神、手势、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常顿然有所悟:这就是语文!”如此地下功夫研究教学,如此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原来特级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
求真——一辈子学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