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秋季秋风萧瑟凄凉”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四 )


熏笼玉枕无颜色 , 卧听南宫清漏长 。
” 寒潭映白月 , 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高鸟黄云暮 , 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远岸秋沙白 , 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谁能找一首古人描写秋天的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珍珠月似弓.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尽白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瑟瑟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它年我欲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山明水净夜来霜 , 数树深红出浅黄 。
试上高楼清入骨 , 岂如春色嗾人狂 。
苏幕遮·范碧云天 , 黄叶地 , 秋色连波 , 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芳草无情 , 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 , 追旅思 , 夜夜除非 , 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 , 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
蝶恋花 宋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 , 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
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 , 留恋处 , 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 , 更与何人说?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 霜信报黄花 。
小窗低户深映 , 微路绕欹斜 。
为问山翁何事 , 坐看流年轻度 , 拼却鬓双华 。
徙倚望沧海 , 天净水明霞 。
念平昔 , 空飘荡 , 遍天涯 。
归来三径重扫 , 松竹本吾家 。
却恨悲风时起 , 冉冉云间新雁 , 边马怨胡笳 。
谁似东山老 , 谈笑静胡沙 。
古诗词中的”秋”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 , 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 , 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 ,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 。
就其价值 , 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 , “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 , 此乃诗之灵魂 , 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 , 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
纵观文坛 , “眼望苍穹 , 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 , 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 , 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 , 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 。
在诸多的意象当中 , “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 , 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
今天 , 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 , 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
但在古文人眼里 , 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 , 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 , 一片肃杀的景象 。
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
一、伤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
”离愁别恨 , 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 , 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
如:浔阳江头夜送客 , 枫叶荻花秋瑟瑟 。
(白居易《琵琶行》)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 ,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