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以货抵款如何进行涉税处理

某制鞋企业与商场是固定客户,双方签订合同,如果存在产品质量、延期支付货款等问题,一方要按一定比例支付另一方赔偿金 。该制鞋企业销售一批鞋子,因质量问题商场要求按合同支付赔偿款5万元 。经协商,商场同意用鞋子顶抵赔偿款 。企业在购销业务中,引起销售方赔偿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人为因素(包括设计缺陷、加工、运输、保管、时效等),二是自然灾害 。用产品抵付赔偿款主要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 。
增值税方面
无论是用原材料还是用产成品抵付赔偿款,都涉及存货的价值转移问题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等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其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根据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以产成品抵付赔偿款,应该作为视同销售处理 。如上例,该企业以鞋子抵付赔偿款应纳增值税为5×17%=0.85(万元);如果企业以原材料抵付赔偿款,应作增值税进项转出处理 。
企业所得税方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明确,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1.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因此,企业无论是以原材料还是以产品抵付赔偿款,均应计销售收入计算企业所得税 。
这里可能产生疑问的是,企业支付的赔偿款能否在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纳税人应该根据不同的赔偿原因、责任、程序、证据及用于赔偿的存货种类等进行不同的涉税处理,关键是要区分造成赔偿的原因,并根据相关的证据来分析确认 。如属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因产品设计缺陷,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购货方索赔的,经报税务机关审批后,可在税前扣除;如产品在保管、运输等环节,因人为因素影响产品质量而造成购货方索赔的,应当由责任人或保险部门赔偿,赔偿不足以弥补损失的,报税务机关审批后扣除;如因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产品损失或影响产品质量而引起购货方索赔的,应当由保险部门理赔,理赔不足以弥补损失的,经报税务机关审批后,可在税前扣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