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三 )


反思之五: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状况”、“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探究方向预测及处理方法”、“教材内容”等都做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 , 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也大胆地进行了课前的猜想和预测 ,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 我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做法 , 如有的学生在回答敲铁管会听到几声时 , 回答说会听到回声 , 我就将错就错 , 说另外一位同学会听到几声 , 不是操作者本人听到回声;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 , 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 , 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 。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第一课时 , 是学生后续学习人耳如何接受声音、形成听觉知识的基础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内容 , 一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 二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首先 , 教师播放几种不同的声音 , 引起学生探究声学知识的欲望 , 同时揭示研究主题 。然后 , 通过声带振动发声、音叉振动发声的活动 , 引导学生初步体验声音产生的原因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 , 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所以在设计“声音的产生原因”活动中 , 并不是按照“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的常规探究步骤 , 而是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 , 自主选择仪器去体验不同物体发声时确实在振动 , 并能够初步运用科学语言和表达技能说明实验现象 。
其次 , 师生通过多种教学形式 , 有老师的演示(声音在水中传播)、有学生的动手操作(声音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有观看视频(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 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感受观察、记录、描述、分析的学习经历 。接着 ,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
最后 , 我在上课的每一个小环节最后 , 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事例证明声音在固体中、空气中、水中能传播 , 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 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每一个小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结 , 进行知识点的整理 。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在教学的开始 , 我首先让学生制造声音 。这个体验活动 , 学生能够对于声音的产生进行再认识?从而为学生进行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然后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样活动就较为自然 。学生认为:敲打会产生声音 , 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思考敲打的时候 , 物体会怎样?这样就较为容易的有好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