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对古诗的理解更全面( 二 )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古诗词主要写自然环境(景物),这是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
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背景,衬托心情,抒发情感,用景物描写衬托暗示感情,或作为感情的某种象征,达到情景交融的高度,使诗歌深厚,含蓄,精炼,意味隽永,余味无穷.
抓住诗中的景物描写,去确定意境的基调,去理解,去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此情”是什么;去感悟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感悟情感是读者在进入诗词意境后的心理反应活动,它是鉴赏阅读的重要环节.鉴赏诗词必须真正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的生活场景中去,同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共同去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丰富的情感、生活的哲理或人生的启示等等,即所谓“移情说”.
四、剖析手法,从形式上推敲诗歌
表达技巧,即表达手段和艺术技巧,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修辞手法,(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
写景的方法很多,简而言之,要留意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要把握描写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要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等.
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烘托、映衬,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
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侧面描写的或虚写.
衬托是常见的修辞方法,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段.我们常说古典诗歌中的动静、虚实、乐景写哀及哀景写乐等,都可以落实到衬托的层面.
象征就是以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它就像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了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修辞方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五、品味语言,从深层次推敲诗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的语言必须凝炼生动;要创造传达出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诗词语言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因此,诗歌赏析应从语言入手.既通观全篇,又要逐章逐句地推敲琢磨,仔细分析,从而挖掘和领悟作者之所以如此遣词造句、选音定字的用意.
古人写诗作词,的确很讲究语言的锤炼,注意炼字炼句,常有许多精妙之处.鉴赏评价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领会这些精妙处.有时“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此说并不夸张.杜甫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古诗要求凝炼生动,在格律上又有诸多限制,因此更加要求字字含有丰富的内容.最为大家熟悉的是王安石炼字的故事.还有大家熟知的“推敲”这一典故的来源.古人既然如此注意炼字,我们读诗当然要注意字的表现力.
“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炼美.
古诗语言又是多元的,含蓄与明朗交错,质朴与华丽并出;精炼与繁丰齐美,庄重与幽默辉映.几乎对每首诗中的某些用字都值得推敲,但推敲时一定要仔细品味诗人用字的表现力.进行诗歌鉴赏的备考,无疑是语文高考备考中最为艰巨的工作之一,它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更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在积累中提高文学素养,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诗歌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