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心得体会怎么写?( 四 )


相比之下,刘邦则高明得多 。他口若悬河般地笼络项伯 。向项伯解释时,将自己的政治意图掩饰得丝毫不见 。后来连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都要分取一杯羹,更何况至军之后立诛曹无伤……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鸿门宴心得体会怎么写?


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 。古人云:"义者,宜也 。"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 。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 。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 。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 。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 。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 。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 。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 。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 。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 。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 。项王的刚愎自用,终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 。可以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 。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 。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

鸿门宴心得体会怎么写?


《鸿门宴》读后感和心得() 《鸿门宴》读后感() 第一篇:鸿门宴的读后感
成王败寇,这是人们历来所遵循(信奉)的“真理” 。惟有千年前的楚汉之争好像是个例外 。这场战争最终是以项羽命断乌江而告终,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然而,后人往往是不为刘邦喝彩而为项羽惋惜 。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 。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 。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 。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 。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杀,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