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的古诗( 二 )


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 。
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的影响 。
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也有许多传诵人口的佳句 。
这些佳句,意境虽近于谢□,但笔力则稍嫌平弱 。
钟嵘评谢□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诗品》),这个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 。
何逊的诗在当时曾与刘孝绰齐名,称为"何刘" 。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虽有"清巧"的长处,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 。
其实何逊的诗之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他的遭遇坎坷所致,其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呻吟 。
何逊的诗受"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 。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的声律时,曾举他的《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代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还把他的《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 。
何逊除诗以外,还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 。
他的《穷乌赋》似是残存的片段,并非全文 。
他的骈文中辞藻较好的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又并无显著的特色,远不如他的诗 。
《何逊集》据《梁书·何逊传》说是他死后由同时人王僧孺所编定,共8卷 。
《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是7 卷 。
此书最晚到五代时已残缺 。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2卷,有诗无文 。
今所见刻本以明代正德张□刊本为早 。
继有薛应□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
中华书局有排印本《何逊集》 。
【2】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作者: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1、作者介绍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 。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2、诗作特色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 。
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 。
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 。
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 。
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 。
另外,学术界说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多有争论,有待考证 。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 。
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 。
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 。
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 。
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 。
《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 。
《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 。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