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四 )


可是,1935年他读了鲁迅的《藤野先生》,却没有联系鲁迅,也不让外人知道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说:“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 。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周君该会有多么欢喜啊 。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 。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 。”
为什么要提自己“不懂文学”?他觉得自己以“解剖学老师”这个身份去见鲁迅,做人家文豪的师长,很不合适 。
藤野先生说“偏僻”,其实心里想的是“贫穷”;说“不懂文学”,其实心里想的是“没地位” 。人家是两国闻名的大文豪,又对先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而他这个先生,现在竟如此落魄潦倒 。
自1907年二人离别之后,先是周树人失望于自己的状况,不肯联系藤野;后来是藤野失望于自己的状况,不肯联系周君 。两厢自卑之下,这30年的跨国师生友谊,只落得照片背后两个字:惜别 。
这篇《谨忆周树人君》发表于1937年3月 。当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 。
那时日军大量购买药品,日本国内药价高涨 。藤野先生的两个诊所囤有不少药,便有药商来高价求购,并说这是军队前线需要的,意义重大 。藤野虽然缺钱,却一点儿都不卖,只推说当地村民还需要 。
药商走后,藤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过来,对他们说:“你们记着,中国,乃是将文化教给日本之先生 。”
1945年1月,藤野先生的长子藤野恒弥病死在广岛 。老年丧子,71岁的藤野先生极为悲伤,一度精神不振 。但由于生活所迫,很快他又回诊所工作 。几个月后的一天,藤野先生在工作中感觉疲惫,说要回去休息一下,却在路上晕倒,被人发现后抬回去 。熬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他便与世长辞 。4天后,日本宣布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