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ORD中如何显示字数( 四 )


平生风流,婉约情怀,凭栏登临送目 。
年华已作古 。
遥奠正伤情,千里相去 。
挥毫万字,指点江山激扬处 。
怅怀往事难顾 。
流水逐杨花,尽失东榆 。
红粉脂水,富艳词赋,只恨当年风流 。
伤心正愁苦 。
叹黄发飘零,青丝乱舞 。
桑榆豪情依旧,何妨待重来
字数少的古诗要30首 古诗词赏析 1《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
被历代诗人公认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 。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
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
3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
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紧扣夔州特定环境 。
首联对起,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 。
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情怀,透过沉郁苍凉的对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 。
四句诗闻与见,山和水,两两间隔,妙语天成 。
后四句写登高时触发的感慨,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
颈联从纵(时间、“百年”)、横(空间、“万里”)两方面着手,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脉搏,并和上联的“无边”、“不尽”,在意境上互为呼应 。
尾联也以对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盖久客则艰苦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所以白发频添,酒杯难举,同时点出了此时艰难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
4 《秋兴》(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
这首诗章法严密:从白天写到日暮,从日暮写到天黑,从月光的移动写出时间的消逝 。
这是时间的结构 。
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的结构:第一首几乎全是写夔州的秋天,只有“故园心”三个字遥遥呼唤了长安;到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是长安,“画省香炉违伏枕”也是长安,对长安的怀念开始一点点地增加 。
杜甫不是只用理性来安排他的结构,他是随着他感情的感发来写他对长安之思念的 。
从现实夔州的秋天一直写到心中往昔长安的春日,杜甫的描写既反映了现实又超脱出现实 。
他不被现实的一事一物所拘限,就好像蜂之酿蜜,那蜜虽然采自百花,却已不属于百花中的任何一种 。
5《秋兴》(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