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欣赏( 三 )


临江仙【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注释】玉簟(dian)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
【简析】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 。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烘托,这三句不可能如此精彩 。
永遇乐【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简析】
元宵 。南宋首都杭州 。金色的太阳缓缓西下,灰色的云层渐渐合拢 。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想起已故的丈夫赵明诚 。纵然街头烟柳,笛里梅花捎来点点春意,也逗不起丝毫游兴 。上门邀她观灯的酒朋诗侣,都被婉言谢绝 。最难忘,北宋的汴京 。那时她还是闺阁千金,对一年一的元宵佳节特别重视 。女伴们相偕观灯,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花枝招展 。如今呢,形容憔悴,两鬓染霜,最怕在灯火阑珊的夜里抛头露面 。唉,不如闭门深坐,听那些呆儿痴女说说笑笑 。
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简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 。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 。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 。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
求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如梦令》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此时会留恋自己喜爱的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这闺中寂寞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昨夜一场“雨疏风骤”,摧残海棠,催送春天归去,敏感的词人不用到户外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觉,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狼藉景象 。
以淡淡的愁怀去体察自然景致的细微变化,也是由词人的特定心境决定的 。
昨夜的饮酒入睡,是否有什么宽慰不了的私人情怀呢?结合下文对春日景色渐渐离去的着急,不难体会出少女对自己虚度闺中光阴的焦虑 。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这一份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是古往今来的感情敏锐细腻的女子所共有的 。
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寻觅到一位如意郎君,嫁一位好丈夫 。
所以,少女珍惜青春年华之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丝丝缕缕的“思春”情怀,李清照也不例外 。
日后,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在早期这些伤春伤怀的作品里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 。
这首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前人、今人诗词中也屡屡涉及 。
盛唐孟浩然《春晓》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是舒适的,酣恬沉睡的诗人不知拂晓已到,是处处啼鸟声惊醒了诗人 。
春天清晨的勃勃生机透过“啼鸟声”显露出来 。
醒来后,诗人立即想起昨夜的风雨,于是便关心有多少花瓣被催落 。
诗人听闻啼鸟声的欣喜,对落花的关心,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