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要做什么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2、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 。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
3、猜灯谜
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4、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元宵节要做什么

扩展资料:
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今有专业户专卖) 。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 。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
到了宋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 。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 。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 。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八首最美爱情古诗词,哪一首打动了你的心 1.《画堂春》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
2.《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
只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
3.《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4.《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陵,江水为竭 。
冬雷震震,夏雨雪 。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5.《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6.《新添声杨柳枝词》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