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即将逝去的童年》关于小学毕业诗词朗诵。( 四 )


1922年和1923年先后出版了人的创作专辑《今乐初集》和《新歌初集》 。
影响较大的歌曲作品有《问》、《卿云歌》、《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等 。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 。
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 。
如:《夜半歌声》《莫提起》,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横遭封建势力迫害和国土沦丧后的痛切感情与战斗呼号;《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胜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战时催眠曲》等,则以优美亲切、纯朴清新的民间音调,抒发了抗战妇女的爱国深情 。
冼星海雕像 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 。
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有颂扬性的歌曲《赞美新中国》;还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如《梁红玉》和《打倒汪精卫》等 。
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 。
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
林海音的简介林海音 - 作家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作家 。
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 。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 。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
基本信息 个人背景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个人概况 别名: 林含英,英子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日本大阪 出生日期: 1918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 2001年12月1日 其他信息 中文名: 林海音 祖籍: 广东蕉岭 籍贯: 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其他作品: 《城南旧事》,《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 星座: 双鱼座 目录 1生平履历 2出版书籍 3家庭生活 4所获荣誉 5家庭成员 6相关事件 7作品介绍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履历 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 。
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地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 。
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 。
林海音 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大半20世纪50 《城南旧事》 林海音 林海音 林海音 林海音和孩子 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 。
16岁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采访人员,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采访人员、编辑,主跑妇女新闻 。
而林海音也因为工作之故,认识了一生的伴侣夏承楹 。
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 。
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
1948年,三十岁回到台湾,并开始发表文学创作 。
1951年《联合日报》创刊,她被任为《联合日报》副刊主编 (1953-1963)时期,以敏锐的文学触感发掘相当多的人才,且重视台湾本土的作家,如林怀民、黄春明、郑清文、钟理和等 。
除外,并且鼓励日据时代停笔的老作家,例如杨逵、钟肇政、文心、陈火泉、施翠峰等再出发,是推动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 。
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 。
1957午《文星杂志》创刊,林海音任编辑,同时又担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
1963年,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副,但这样的挫折并未打击到她 。
1967年她创办和主编了《纯文学》月刊,直到1972年《纯文学》停刊后,她又独立负责纯文学出版社,出版《纯文学丛书》 。
1976年11月4日,中文报业协会第九届年会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开幕,林海音以台湾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