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著名诗怎么写?( 五 )


27、《浣溪沙》 宋·苏轼 长记鸣琴子溅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
28、《浣溪沙》 宋·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
29、《浣溪沙》 宋·苏轼 罗袜空飞洛浦尘 。锦袍不见谪仙人 。携壶藉草亦天真 。
30、《浣溪沙》 宋·苏轼 白雪清词出坐间 。爱君才器两俱全 。异乡风景却依然 。
附:苏轼《浣溪沙》 赏析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 。唐宋诗人,遵循《诗经》以来的“美”、“刺”原则,每借物寓意,有所寄讽,并以此为咏物“正宗”,而直写物象的纯粹的咏物之作,似乎已落入第二义了 。其实,“纯用赋体,描写确肖”的咏物诗词,只要在选材炼意、琢句谋篇方面技巧娴熟,精美工致,也不失为佳构 。
苏轼是咏物能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余味 。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 。咏物词,特别是咏小物的词,往往由于题材狭窄,难以展开,低手为之,易成枯窘 。东坡才大,先在题前落笔,下文便有余地抒发 。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蝉噪秋枝槐叶黄”,同此手段 。“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 。“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 。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 。”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 。”皆可参证 。“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 。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 。又因橘树常绿,凌寒不凋 。《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 。”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 。”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描写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得橘之神了 。“竹篱茅舍出青黄”,好在一“出”字 。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喜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 。
【苏轼写的著名诗怎么写?】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 。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之句,后来南宋诗人曾几更把它压缩为“流泉喷雾真宜酒”(《曾宏甫分饷洞庭柑》)一语了 。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 。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 。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 。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 。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