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写的最高水平的中文诗是什么样的( 五 )


恩泰兄恐怕就得屈居绿叶了 。
不过,左岩已经是巾帼不让须眉,富有诗书千万卷了 。
作为一个老师,我内心里十分希望有公众影响力的明星大腕儿们抽空都来参加这个节目,并不为提升知名度,因为本身他们就已经够有名气了 。
打个比方:我的学生们近期很喜欢张杰的歌曲,试想一下,如果张杰兄也来参加中华好诗词的话,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啊,我敢肯定,孩子们会十分迫切地观看《中华好诗词》 。
况且全中国喜欢张杰的何止千人万人?名人的一举一动所能传递出的力量,胜过老师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 。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没有谁是青春不朽的 。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在真实的年龄段里,使生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
长得帅气美丽固然使人赏心悦目,若仅仅是金玉其外,倒不如秀外慧中更加长久 。
(不指任何人)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才疏学浅,所以才一本接一本的买书读书,希望能通过先辈们的著作汲取一二为我所用,然而越是读,越发觉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
读了几日的诗词之后,更是觉得自己这许多年来放着自家的宝贝不要,硬生生的读什么“世界名著”、“外国文学经典”真是可笑可悲 。
还好,书,什么时候拿起来都不算晚 。
除了篇头的那一句,我还有一句座右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业 。
真是无比的开心我能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
这是许多人都不曾有的幸福 。
跟许多别的国家相比,我国爱好阅读的人真是比较少,真心希望有关方面能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全民热爱阅读的时代 。
范增老师在总决赛的时候出现,老人家从年轻时起就每日五点起床读书两个小时 。
光这一点就使我深受触动 。
想来,凡人之所以庸凡,十之八九是懒惰结出的果实 。
从今日起,开始阅读,并不算晚;从今日起为梦想拼搏,并不算晚 。
只要迈出了一步,只要是在向前走着,那一枚闪耀的桂冠,始终会拿在手里 。
共勉 。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古诗词记忆闯关节目 。
在这个节目中,不仅有风趣幽默、谈吐不凡的著名主持人王凯,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学士赵忠祥等老师为嘉宾,还有热爱诗词、记忆超凡的选手们 。
来自宝岛台湾的参赛选手孔繁锦先生,家学渊源、博闻强记且机智敏捷,一路过关斩将,夺得赛段擂主宝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节目虽然带有很大的娱乐性在里面,但是富有意境的一句句诗词和一幅幅绘出诗词意境的沙画,让我又重温了高中以前的诗歌学习,犹记得那时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古人们用简洁语言描绘出充满意境的画面和各种情感,这是当今我们白话文永远无法相媲美的 。
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但试想如今有多少人能熟识,有多少人是主动的因为热爱而去接触、背诵和运用,更多的是因为要考试,要争高分而去学习、背诵,根本就无所谓的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
倘若我们现代人再继续以这种应试状态去接触瑰宝,我想过不了多久,悠久的诗词文化将会丢失,中国传统文化将变得一片空白 。
如今时代,更多的是忙着在游戏上消遣,在微信、QQ上转发着各种八卦消息,等着那些喜欢诗词的人一个个老去的时候,还有没有人会想起那些优美的诗词 。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如何看待这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以及另一个相当独特的朗读书信节目《见字如面》,这些带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电视节目,近年来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参考评述: 这一文化现象透露出的是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美的滋养的认同、享受和期待,也说明很多人愿意亲近优秀传统文化 。
近年不少电视综艺节目掀起亲子风、真人秀、歌曲选秀等热潮,但在热闹过后,观众发现,似乎没剩下什么 。
真正能够打动人的节目让观众望眼欲穿 。
在这种情形之下,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高收视率成为电视节目中的“网红”,似乎顺理成章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我们所需要的,是有一个契机去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有一种热情去延续古老诗词歌赋的青春 。
传统的诗词歌赋正在引发今天国人的文化共鸣 。
需要看到,从对诗词节目的追捧,到大众“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着不小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