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秋”字的古诗,完整的诗!!!( 八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写云 , 写人家 。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 ,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 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 , —这一条山间小路 , 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
有白云缭绕 , 说明山很高 。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 , 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 , 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 , 云外有山 , 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对这些景物 , 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 , 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 , 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 , 倾向性已经很鲜明 , 很强烈了 。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 , 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 , 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 , 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
通过前后映衬 , 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 , 蓄势已足 , 于是水到渠成 , 引出了第四句 , 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把第三句补足 , 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 , 枫叶流丹 , 层林如染 , 真是满山云锦 , 如烁彩霞 , 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 , 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 ,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 , 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 , 在秋季到来的时候 , 哀伤叹息 , 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 , 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 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 , 表现了诗人的才气 , 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 , 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 , 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 , 看似抒情叙事 , 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 , 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 , 有了这种景象 , 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
而一笔重写之后 , 戛然便止 , 又显得情韵悠扬 , 余味无穷 。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 The upper distant cold mountain stone footpath is tilted ,白云生处有人家 。
the white cloud life place has a household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I stop my coach at maple woods to gaze my fill ,霜叶红于二月花 。
frost-bitten leaves look redder than early spring flowers
描写秋的古诗带秋字《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 , 坐看牵牛织女星 。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 , 隐者自怡悦 。
相望始登高 , 心随雁飞灭 。
愁因薄暮起 , 兴是清秋发 。
时见归村人 , 沙行渡头歇 。
天边树若荠 , 江畔洲如月 。
何当载酒来 , 共醉重阳节 。
...
秋天的古诗大全 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 , 秋入望乡心 。
野寺来人少 , 云峰隔水深 。
夕阳依旧垒 , 寒磬满空林 。
惆怅南朝事 , 长江独自今 。
3、《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 , 轻罗已薄未更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