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四 )


失败处三:缺乏应有的教学机智 。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但是我却没能及时地对孩子的精彩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也没能对孩子言语中出现的漏洞进行有效的修补 。比如,在学生们都在谈自己通过这篇课文学到了珍惜机遇与把握机遇的时候,靳曹柱同学却语出惊人:他谈的收获是对于苏格拉底的智慧的欣赏,可惜我却说:“那么,老师的教学给你的印象就不深了?”这对她的精彩发言是极大的打击,我深感后悔 。以上说明本人的教学机智不足,需要多加锻炼,亟待提高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我们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探究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自己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而后才能在以后的相互研讨中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我想下一次上此类蕴涵哲理性的课文
——崇德
尚学——
我一定会有更佳的思路与设计,我会努力使自己在探寻的过程中化“不擅长”到“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