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怎么写?( 四 )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 , 可把他乡认故乡”
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 , 写勤奋总是离不开牛顿、居里夫人;一开讲成功在于后天的努力就是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的小时候;一提起身残志坚就忘不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千篇1律 , 千人一面 。作文本上更有大量的学生让焦裕禄、李素丽、黄继光等走上前台;屈原、杜甫、白居易也从历史中走来 , 有些材料使用起来也张冠李戴 , 令人啼笑皆非 , 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背诵 , 生搬硬套的学习现状——这种膏药似的写作套路与现阶段小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十分复杂敏感的心灵是极为不对称的 。
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 , 若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 , 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 。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 , 观察是桥梁或媒介 , 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桥梁、媒介的重要基石 。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 , 观察不仅要善于深入外部世界的特征 ,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 , 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 , 即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 , 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灵性的 , 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 。
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 , 它还应是一种能力 , 必须融入作者自我内心体验及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 必须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 。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 , 而是情感与外在事物的相互渗透 , 它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 。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 , 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 , 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 。让学生走近它 , 观察它 , 感悟它 , 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 , 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 , 折射出深沉的悟性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 , 高于生活 , 但它不是生活的完整再现 , 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形态 。感悟生活 , 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 , 由此及彼 , 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 , 就是把生活寓于情感之中 。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 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感悟的文章是浅薄的 。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 , 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 , 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 , 雄奇的深山里 , 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 。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 , 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 创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