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二 )
四、诵读中有拓展 。77个字的文言文,对学生来说,要读得透彻,必须拓展 。如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子期去世后,伯牙的悲痛欲绝,我补充了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一首短歌,并由学生齐读,读出伯牙失去子期后悲痛欲绝的心情,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理解了伯牙“破琴绝弦”举止的内涵 。通过读中的拓展,学生读得更明白,也在不断的拓展中感受到了文言文的味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古文化 。
五、诵读中有积累 。读懂文言文、背诵文言文是对学生的基础目标进行的落实 。本节课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已对内容较了解,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师生分角色背,最后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诵读课文,学生已能背诵了 。这样既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又让学生积累了文言语言,对他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
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了伯牙与子期的情深意长,感悟到了知音难觅,体味到了文言文的美妙,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简约、简短而不简单 。我也在学生的诵读中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方向,在《伯牙绝弦》的课堂上体味到了文言文教学的美妙 。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当然,本课的“诵读”教学,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
一、在文言文的诵读指导中,自己还欠缺教学方法 。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 。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虽在“注意停顿,读出韵味”中指导学生初略的读了,但在后面的诵读中更多的关注“重音”上,而对节奏与韵味又丢弃在了一旁 。
二、教学中重视了“诵读”,但在引导学生弄懂文言词义上,忙于赶时间,
就匆匆过场 。学生虽做到了“书读百遍”,但是不是真正“其义自见”了?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探索,用好“诵读”这把钥匙,真正打开文言文教学的大门,让文言文教学更加美妙!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 。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 。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
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