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仕字的古诗词( 四 )


柳永《雨霖铃》赏析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
又名《雨霖铃慢》 。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写作背景】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选自《剑南诗稿》 。
写于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 。
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终矢志不移 。
此诗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名作之一 。
描写离情的诗词及赏析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 。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 。
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 。
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
年仅25岁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 。
“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 。
“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 。
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 。
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 。
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