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花丛中但不沾身”的诗句是什么?( 四 )


与君别离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 , 儿女共沾巾 。
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别 ------王之涣杨柳东风树 , 青青夹御河 。
近来攀折苦 , 应为别离多 。
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 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犹著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 , 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关于古诗的用韵问题 浅说诗词格律一、平仄音一般来讲 , 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 , 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 , 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 , 绝不是肯定 。
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 , 一准出现错误 。
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 , 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 , 而入声字 , 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 。
我对入声韵字最头痛 , 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
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 , 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 , 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 , 但我不太认可 。
我认为入声字的掌握 , 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 , 在不熟悉的时候 , 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 , 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 , 但是 , 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 , 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 , 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 , 这些字可不是平音 , 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 , 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 , 但在诗韵里 , 它们都是仄韵 。
附加讲个小故事 , 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 , 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
”天是平声 , 子是上声 , 万是去声 , 福是入声 , 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 , 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
这四声中 , 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 , 考却不是入声 , 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
其实在普通话中 , 入声已经消失了 。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 , 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
比如“乙、亿、邑” , 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 , 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 , 则能分得清清楚楚 , 分别读做ik,it,ip) 。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 , 其实 , 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 , 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 , 就可以翻查 。
过去我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 , 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 , 在本书被称为“新韵” , 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 。
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 , 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 。
(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
附:《诗韵新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

【“身在花丛中但不沾身”的诗句是什么?】

书本定价10.60元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 其实 , 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 , 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 , 如果出现错误 , 就被称为“出律” , 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 , 如果出现错误 , 就被称为“出韵” 。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 , 叫做“押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