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太高 庙门太深的诗词( 三 )


正所谓,“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
酒有三六九等 。
《幼学琼林》云:“好酒曰青州从事,次酒曰平原督邮,鲁酒、茅酒,皆为薄酒……竹叶青、状元红,俱是美酒;葡萄绿、珍珠红,悉是香醪 。
”到了今天,更是品类浩繁 。
君不见,商场酒架上红的蓝的白的青的紫的,琳琅满目 。
从两块五一瓶的山城啤酒到价格高上天的“窖藏一百五十年茅台”、“路易一十八王朝干红”,应有尽有 。
最贱的是重庆朝天门码头小吃摊子提供的“筋斗酒”,扔一元钱自己拿瓷盅舀来喝就是了,为码头挑夫所最爱 。
至于为什么叫“筋斗酒”,是不是人喝多了就会象猴子一样翻筋斗,尚待考证 。
喝酒的人也是三教九流 。
“酒池肉林”的帝王将相和“革命的小酒天天醉”的“人民公仆”一类,我们小老百姓无权议得,虽说最好的酒往往入了他们的口,也只好忍痛撇开不提 。
余者工农兵学商,行行都有恋杯人,不妨都暂归于“酒民” 。
单以酒量的大小,酒民就有“酒杯”、“酒盅”、“酒壶”、“酒桶”、“酒缸”等等形容 。
更有许多介于“杯”与“盅”之间、“壶”与“桶”之间,或视场面需要,忽而是“杯”、忽而是“盅”、忽而又是“桶”的游移分子 。
近几年据说还有号称“酒海”的豪客问世 。
依据喝酒风神的各异,又有“酒徒”、“酒鬼”、“酒魔”、“酒圣”、“酒仙”、“酒痴”、“酒狂”、“酒颠”、“酒疯子”等等谥法 。
当然,够得上这些称号的,至少和酒有着类似于爱情的亲密关系,逢年过节喝上一杯半杯啤酒或白酒者无缘 。
吾国的酒文化如此渊源流长,喝酒爱好者们又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千百年来却没有一位大贤出来,为酒民们分个层次,定个高下,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
“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下棋都讲究分个段位,喝酒又为何不能?我国素有“理论指导实践”的优良传统,试想,假如有一套权威系统的理论出来,为酒民们指明方向,使他们喝得有理想,有追求,不断提高酒品酒德,于四化建设又何尝无益?如此,宋子的“酒流生祸说”不弹自破矣 。
当然,此项工作十分艰巨,必得将几千年的酒文化细细爬梳,广泛听取酒民们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酒民们的意识形态,非博学鸿文之士不堪此任 。
鄙人才疏学浅,斗胆在这里为“喝酒论段”写序,不过是抛砖引玉,希图引起广大酒民的重视,踊跃发表自己的“喝酒观”,不吝献出自己的酒史酒事为研究之资,以待贤者 。
三杯酒落肚,虽千万人,吾往矣!某先借“酒胆”,发一己之浅见以为“酒海一粟” 。
历史上喝酒的名家可说是灿若星河 。
唐代杜甫就近取材,随手就列出了李白、贺知章、张旭等八位各负绝学的“酒星”,写出一首《饮中八仙歌》 。
杜甫本人也酷爱饮酒,写过“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等大量歌颂喝酒的诗句 。
但千古酒名最盛,星光最亮,堪称“饮坛北斗”的还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喝酒论段必得以此公为标杆 。
民间有“杜康美酒,醉伶三年”的传说,杜康是上古之人,焉能与刘伶相遇?民间此说乃是赋予刘伶“有酒以来第一饮者”的美誉 。
魏晋是中华酒史上一个异峰突起的辉煌时期,饮酒的名士层出不穷,领数代风骚 。
“竹林七贤”就差不多全是酒鬼,阮籍、嵇康等人的酒名也很大 。
史载阮籍为拒司马氏的征婚曾连醉六十日,大可写入吉利斯记录 。
刘伶能在众多“酒星”中更拔一尺,独烁千古,实有他的不传之秘 。
《晋书》说刘伶“容貌甚陋”、“澹默少言”、“不喜交游” 。
在文翰才华方面,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想来也不若多才多艺的嵇康、精研玄学的向秀等人 。
于是他的一生便苦心孤旨,专营喝酒,终于开一代酒河,喝出了震古烁今的成就 。
当年“竹林七贤”啸聚山林的胜景已无法再现,我们不妨姑妄推之----嵇康、阮咸自管弹琴弄瑟琶;阮籍自管穷途而哭临渊而啸;向秀、山涛、王戎自管高谈玄理纠缠老庄;唯刘伶眯着眼倚一根瘦竹子只喝酒不说话,单从造型讲就比众人飘洒深沉!----专注可说是刘伶成功的一大秘诀,不象阮籍等人心有旁骛,因了文名诗名才名多少抹杀了酒名 。
后人对刘伶一生溺于酒...
形容跳舞跳的好的诗词 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2.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3.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4.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5.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这前四句写舞蹈飘然、嫣然之初态,后四句所比萼绿、飞琼皆为仙女.6.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7.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8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