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读书笔记怎么写?( 二 )


这本书应该是童谣杀人手法的开端了吧,我们从故事的一开始就能从书名知道了这十个人的结局,甚至书的第一章就能猜到众人的死法,但是你丝毫不会有被剧透的感觉,反而跟着剧情的发展一步一步进入到那个封闭的孤岛,更揪心每一个人的死亡,更疑惑到底谁是下一个死者?
正如希区柯克所说:真正的悬念是一开始你就知道有凶案要发生,你甚至知道凶手打算怎么做,比如一颗炸弹被放在箱子里,那么接下来所有时间你都悬着心,既想知道炸弹会不会响,又想知道人们会不会或怎么样发现这枚炸弹 。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怎么写?】最后的凶手,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 。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怎么写?


对我来说,结局是出人意料的 。我一直坚信看似最不可能的人往往就是幕后玩家,所以先入为主的认为维拉小姐就是凶手 。但随着情节的推动,瓦格雷夫法官一直主控全场,阿姆斯特朗医生又很有嫌疑,我又怀疑岛上还有不为人知的第十一个人 。最后大boss的叙述证明了凶手竟然是瓦格雷夫法官,而精心策划这场谋杀的原因也不是出于正义,而是他想杀人,想实现一次天才般完美的谋杀案 。他确实做到了,我想,如果没有人发现他写下的那封信,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谜团 。
童谣暗示了每个人的结局,岛上人们的互相隐瞒和猜忌是全书最恐怖的地方 。正义的审判就在眼前,瓦格雷夫法官不仅审判了另外九个确实有罪的人,也审判了自己 。
人的承受能力真的是有限的,法官见识过太多的罪恶,自己也有罪恶 。所以他最后的自杀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内心已经无法承受,死是一种解脱 。当然,对另外九个人来说也是 。罪恶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正义凛然的为自己辩护、大言不惭的否认罪过、心安理得的自我催眠,但这些都改变不了他们内心恐惧的事实 。瓦格雷夫的策划也完美的利用了这一点——良心的自我审判 。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怎么写?


耍笑了这么半天,也该说点正经的 。
翻开《无人生还》之前,心里其实相当挣扎:这书一旦读过,将使我蒙受一个损失,以后再也不能拿着无知当个性地叫嚣:“谁说我学克里斯蒂?我连《无人生还》都没看过!”——好像仍不是很正经哈 。
而看罢之后——也许因过于特殊的阅读经历,使我无法客观评价——竟产生一种不甚满意的感觉 。这在克里斯蒂作品读后感中前所未有 。究其原因,大约是本书乃克里斯蒂所写,却偏不够克里斯蒂吧 。
我心目中,女王风格之代表是《尼罗河惨案》与《阳光下的罪恶》 。它们是如此克里斯蒂,这般克里斯蒂,比克里斯蒂还要克里斯蒂 。而同是经典名作的《长夜》、《罗杰疑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已属偏锋之作,所幸偏在合理范围之内,反显得比端方的正统更加活泼妖艳 。而《无人生还》偏得太过,飞得太高,窜得太快,花俏得捅破天了,而低头一看,却是下盘不稳 。从性质上讲,此二者同为变化,一为波动,一为畸变;从距离上讲,前者尚在三等亲以内,后者已经出了五服;从效果上讲,前者是一念成佛,后者是一念成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