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带佑和琨俩字的诗词,( 五 )


《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 。
羌管即羌笛 ,  笛曲有《梅花落》 , 最后句有喻落梅 。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 , 探著南枝开遍末 。
不知酝藉几多香 , 但见 包藏无限意 。
道人憔悴春窗底 , 闷损阑干愁不倚 。
要来小看便来休 , 未必 明朝风不起 。
注:玉楼春 , 又名“西湖曲” , 双调 , 五十六字 , 六仄 韵 。
《花草粹编》和《历代诗余》都题作“红梅” , 这首咏 梅 , 不如上面一首 。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 寒梅点缀琼枝腻 。
香脸半开娇旖旎 , 当庭 际 , 玉人浴出新妆洗 。
造化可能偏有意 , 故教明月玲珑地 。
共赏金尊沉绿蚁 , 莫辞 醉 , 此花不与群花比 。
注:这首也是写梅花 。
雪中梅花历来写的人很多 , 但大 多着眼于“寒梅傲雪”之类的意境 , 易安写来却是美艳娇嫩 的梅花 。
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欢的花 。
满庭芳 小阁藏春 , 闲窗销昼 , 画堂无限深幽 。
篆香烧尽 , 日影下帘 钩 。
手种江梅更好 , 又何必、临水登楼 。
无人到 , 寂寥恰似  , 何逊在杨州 。
从来 , 如韵胜 , 难堪雨藉 , 不耐风揉 。
更谁家横笛 , 吹动浓 愁 。
莫恨香消玉减 , 须信道、扫迹难留 。
难言处 , 良窗淡月  , 疏影尚风流 。
注:满庭芳 , 又名“锁阳台” , 双调 , 九十五字 , 上片 四平韵 , 下片五平韵 。
《花草粹编》中题作“残梅” , 又是 一首咏梅词 。
这首长 , 有几个典故 。
临水登楼:一指陶渊明 在《游斜州》序中所写“与二三邻曲 , 同游斜州 , .... ..欣对不足 , 率尔赋诗”;又指建安诗人王粲在荆州登当 阳县城楼作《登楼赋》 。
何逊在扬州:南朝诗人何逊在扬州 (现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书记 , 有诗《咏早梅》“兔 园标节物 , 惊时最是梅” 。
杜甫有诗:“东阁官梅动诗兴 ,  还如何逊在扬州” 。
扫迹难留:《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中有“乍低枝而扫迹”;杜诗有句:“山林迹如扫” 。
多丽 小楼寒 , 夜长帘幕低垂 。
恨潇潇无情风雨 , 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 也不似孙寿愁眉 。
韩令偷香 , 徐娘 傅粉 。
莫将比拟未新奇 , 细看取、屈平陶令 , 风韵正相宜 。
微风起 , 清芬酝藉 , 不减酴〔酉縻〕 。
渐秋阑、雪清玉瘦 , 向人无限依依 。
似愁凝汉阜解佩 , 似 泪洒纨扇题诗 。
朗月清风 , 浓烟暗雨 , 天教憔悴瘦芳...
描写秋天的成语或诗句有哪些?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袅袅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
洞庭:洞庭湖 , 在今湖南省北部 。
波:微波泛动 。
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憭栗兮若在远行 ,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
燎栗:凄凉 。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 ,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 , 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 , 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 , 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
亭亭:远貌 。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 , 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 , 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
眺:远望 。
平楚:平野 。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两句写初秋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