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丽江一般是去什么古镇( 四 )


①[衰(cuī)]稀疏、掉落的意思 。
8.人生代代无穷已①,江月年年只相似 。
出自《春江花月夜》 。
作者张若虚(约660一约720),唐代诗人 。
①[已]停止 。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出自《登幽州台歌》 。
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 。
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出自《望月怀远》 。
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唐代诗人 。
11.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出自《凉州词》 。
作者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边塞诗人 。
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 。
①[杨柳]曲辞名《杨柳...
百家姓中姓郑的是什么堂名?一、姓氏源流 郑(Zhèng 郑)姓主源是中华五大郡国姓氏之一,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国名为氏 。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 。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建郑国,史称郑桓公 。
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432年,共十三世 。
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为纪念故国以郑名氏,就得郑姓 。
2、出自他姓所改 。
今天的郑姓人除上述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 。
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见下“3”),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 。
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
3、出自回族中有郑姓 。
据《皇明大政记》载,回族中的郑姓是皇帝的赐姓 。
明代宦官、航海家郑和,系赛典赤·赡思丁五子马速忽的儿子 。
郑和祖籍云南省昆阳人,原名马和 。
明洪武四年(1381年),年仅12岁的郑和被攻入云南的明军俘虏,送到燕王藩邸做了一名侍奉朱棣的小宦官 。
建文元年(1399年),29岁的郑和“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多建奇功 。
”故赐姓“郑” 。
皇帝赐姓郑,主要是因为郑和在“靖难之役”的郑村坝(今北京市东坝)一战中表现突出,故而赐姓“郑” 。
后来,郑和过继其兄马文铭长子为后,取名赐,遂繁衍为郑氏家族 。
现居南京的郑氏家族已历二十余世 。
郑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苏一带 。
★★★得姓始祖:姬友 。
西周时,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和周宣王是同父异母兄弟 。
周宣王在即位二十二年后(公元前806年)将友封在郑(今陕西省华县东)地,友称为郑桓公,郑是西周建立的最后一个诸侯国 。
周幽王时,郑桓公见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到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落连同百姓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的东虢和郐两个诸侯国之间 。
郑桓公之子武公即位后,乘护送平王东迁洛阳之机,相继占领了两国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了郑国 。
公元前三七五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氏公卿宗族纷纷外迁,他们便以国为氏,称为郑氏 。
尊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 。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开封、周口、商丘交界一带,即史载“陈宋之间” 。
郑亡国后,流落韩国的郑姓人中有位叫郑国的人,被韩王西遣入秦,受秦王之命开凿了名闻后世的“郑国渠” 。
郑国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水利专家,也是郑姓人在得姓后的第一个著名人物 。
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 。
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荥阳(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 。
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 。
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 。
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 。
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 。
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 。
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
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 。
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 。
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 。
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到了明清时期,郑姓发展再度辉煌,在儒学、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独领风骚,多有建树,名人高官大量涌现,形成了郑姓在江苏、湖南、河北、贵州、广东、安徽等地均有望族出现,族人远播于各省甚至海外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