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怎么写?( 三 )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 。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 。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 。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 。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 。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 。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 。而代养人不科学、不理性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
问题之三:两个特殊的群体 。留守儿童的父母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希望通过到城镇“淘金”改变家庭的状况,其饱受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本身就需要给予关爱,而社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欠缺 。他们的身心压力很大,得不到合理的宣泄,而孩子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或者说更多成分是情感迁移 。两个特殊的群体,复杂的情感交织,构筑了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方式 。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努力学习,将来做“人上人”,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吃苦,吃不好,穿不好,被人瞧不起,所以拼命用金钱物质弥补愧疚,同时也能说明自己走出小山村的能耐,“走西口,闯江湖”的体面 。所以,这种过分的物质关爱中有很多市侩的炫耀成分 。这种爱之不当,导致孩子大把的零花钱,比吃比穿,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 。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
问题之四:父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 。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 。进城务工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 。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 。如湘西永顺县初二小女孩XXX,家里四个孩子,父母只希望孩子初中快点毕业去赚钱 。于是,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者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