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国传统习俗的诗句( 二 )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
(3)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
(4)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
(5)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
“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
[赏析]:(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
(2)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
4.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 。
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 。
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 。
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 。
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
”[赏析]:(1)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
(2)“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 。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
(3)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
(4)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
5.秋词 6.天净沙秋思刘禹锡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 。
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 。
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
[赏析]:(1)《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
(2)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
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
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3)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
描写中国传统习俗的诗句

急求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或民俗的散文(不要诗词和介绍)! 又是一年元宵节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题记不觉又是一年元宵至,空气中弥慢的浓稠年味儿已渐近消散,烟花依然绽放如昨 。
走到街上,脚边不时会有一个响亮的鞭炮冒出来,空气里弥漫着烟花的残香,散发着一种烟花和美食香混合的味道 。
独自穿行在灯市中,身边接踵而过的人群,都在喧闹着,喜悦着 …流年六道,只是一场幻觉 。
一轮明月又升起,静静地看着夜空,清辉月光,明亮而又安静,树影斑驳的地面上摇晃着,映着路灯和月的白光 。
月,就挂在左边的天空上,一如千年的静照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看着灯火辉煌的街市,觉得一切都恍如隔世,霓虹和花灯交相辉映,分不清古今 。